此外其他的优势则是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包括硬件的终端算力芯片,如eyeq平台,p平台,这些都是智云集团的独家产品;此外则是软件部分也有优势,不说海蓝汽车了,就算是国内其他电动车厂商的自研辅助驾驶技术也挺不错的,再加上车机互动等软性功能上也做的非常好。
最后则是巨大的成本优势!
这个成本优势,甚至包括了海蓝汽车旗下的海蓝slmc以及海蓝mev这两款国内售价三十多万的车型。
考虑其续航能力,尤其是半固态电池,再加上其他硬件配置的话……海外车企如果要制造这种车辆,别说售价三十多万了,成本都不止三十万。
这说的还是海蓝汽车呢,一直以来都是以高价而著称,这是高端汽车品牌。
而国内的其他一些电动车厂商,性价比做的更加极端,如比亚迪推出来的十多万的一些纯电以及插混车型了,整体性能也非常不错的,性价比算得上是非常好了,在中低端市场里卖的也很火爆。
别说国外的那些汽车厂商了,就算是同样很卷的国内其他汽车厂商,都卷不过比亚迪的性价比啊!
国外汽车厂商如果搞出来什么纯电以及插混车型,同样配置下卖和比亚迪一个价,得亏死他们……
所以当下的智能电动车领域,华夏这边的主要优势是动力电池、智能辅助驾驶、性价比高这三大块……然后还有独属于海蓝汽车的高科技感。
海蓝汽车,和其他车型就不一样……别人玩的是汽车,海蓝汽车玩的是黑科技。
所以海蓝汽车的各种车型的造型,看起来都非常科幻,具有未来感的。
同时内饰方面也是各种科幻感十足,各种不值钱的小功能,小配置能够上的都给安排上去。
这也引领了国内智能电动车行业的设计理念……所以现在很多国内新势力电动车企业,包括传统汽车厂商转型的电动车品牌,其设计研发的新车型,甭管内部结构如何,性能如何,但是外观以及内饰,那都是一个比一个哨。
什么大彩电大冰箱,无线充电器,车机互联,手机操控等都是标配……反正这些功能配置也不值几个钱。
智能电动车领域里真正的成本大头,其实还是动力电池以及电机以及电控系统……这三大件的成本是很高的。
普通国内厂商的纯电车型的话,动力电池的成本基本占据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间,取个中间值算百分之五十好了。
电机系统占据成本的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之间,算它百分之八好了。
电控系统和电机的成本类似,也算百分之八,这指的是普通电动车型,其电控系统只具备基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这样算下来,一辆纯电车型,三大件的成本就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六了!
然后是车身,制动系统以及底盘的一些核心零配件等。
至于一些小功能小饰品的成本其实不值几个钱……以前的国外传统汽车厂商之所以不给配上这些小功能,哪怕是高配车型里也没有,一方面是没这个意识,高傲习惯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利用品牌以及技术优势尽可能的压榨利润,能省就省……
说白了把消费者当冤大头:就不给你用这些小玩意,你还不是一样要买我的!
而国产汽车厂商属于新玩家,要和国外传统汽车厂商抢市场,就必须加强自己的优势,所以舍得把这些小功能小配件搞上去,尽可能的做的更人性化,更方便一些。
这也是最近几年,众多国产车生产的电动车也好,油车也好,都很舍得给各种小配置的原因,这一点在国产电动车领域里体现的更加明显。
这也导致了最近两年国产车,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销量都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
理由很简单:尊重消费者!
——————
而在海蓝汽车里,各种小配件自然也是全部都给满上,此外电动车的三大件也非常不错。
甚至海蓝汽车里的三大件的比例成本还进一步上涨,主要是智云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更好,成本也更高,尤其是高配的车型会搭配目前最先进的激光雷达,而这种顶级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是比较贵的。
然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算法,其训练成本也非常昂贵。
再加上其专属的eyq算力平台,也是个死贵的芯片平台,最终就导致了海蓝汽车的电控系统,成本非常高,占据总成本的百分之十八左右,大幅度超过其他汽车品牌的纯电车型的电控成本。
如此高昂的成本,也才能够支撑海蓝汽车里的顶配车型,能够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要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数量众多的高性能感应器以及高效能的算力平台,还有性能顶级的自动驾驶算法。
三者缺一不可!
这也是中型轿车海蓝slmc以及中型suv海蓝mev,只有售价接近五十万的顶配型号,才搭配‘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4.0版本’的缘故……这个4.0系统啊,光是硬件成本就得多上好几万呢,不可能三十万出头就卖给消费者的!
这两款车,除了顶配版本外,其他的入门版以及中配版本,只配属了相当于l3级别的‘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3.0系统”。
这个3.0系统的硬件成本,就低很多了,虽然也是用激光雷达,但是用的都是性能差一些,成本更低的激光雷达。
不过,人们一说起海蓝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的时候,往往默认说的就是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4.0了。
——————
智能终端领域以及智能电动车领域,这是最近几年徐申学高度重视的领域,不仅仅在智云体系里以及海蓝汽车里搞,也在威酷电子体系里搞。
威酷电子上市后不久,徐申学出席主持了威酷电子集团的董事会会议。
在会议里,徐申学正式批准了威酷电子进军智能电动车业务的文件,前期准备了至少三百亿资金用于智能电动车业务!
包括智能电动车的设计以及整合研发,部分子系统的研发,尤其是电控系统的研发……海蓝汽车那边虽然是兄弟企业,但是也不会给威酷电子提供自家的核心技术的,所以威酷电子也得自行研发。
当然,这种研发其实也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至少核心的底层人工智能算法,智云集团那边是会提供的。
真让威酷电子搞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这不太靠谱……它就没那技术能力。
所以智云集团会提供基于p算力平台的底层人工智能算法,然后威酷电子自己去适配,最后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威酷电子自己的能力了。
董事会议结束后,很快威酷电子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
由此也引发了一片巨大的轰动,很多车企对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狼来了,威酷电子比海蓝汽车更具威胁!
这从人们关注的问题就可以知道这些国外传统汽车厂商为什么如此担忧了:最受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威酷电子的未来车型多好,而是买多少钱?
十多万?还是二十几万?
众所周知,威酷电子的一系列产品,走的都是中低端路线,这意味着未来威酷电子的智能电动车,大概率也会走中低端车型……
这一领域,可是无数传统汽车厂商的命根子!
高端市场里被海蓝汽车打的喘不过气来,低端市场也面临着比亚迪等国产厂商的剧烈竞争。
现在又来了一个威酷电子这种不差渠道,不差品牌,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巨头企业的跨行威胁。
最关键是,人家刚上市狠狠地捞了一笔大的,手里钱多的很。
威酷电子上市后,手握至少三千亿的现金储备。
面对这样的威酷电子跨行而来。
他们能睡得着才见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