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厨师往往会形容那些味觉最灵敏的人,是受了灶神的赐福,拥有了“灶神舌”,来代替灶神品尝人间美味。
自古以来,能拥有“灶神舌”的人寥寥无几。
比如第一次提出酸甘苦辛咸五味的厨圣伊尹。
发明了鸡精,谏言隋文帝天下最好吃的菜是“饿”的厨王詹鼠等等。
据说他们的味觉就远远强于常人,甚至在黄河上游撒一勺盐,在下游都能尝得出来。
这种传说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师父却说,这种有“灶神舌”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距今最近的一条“灶神舌”,就属于康乾年间的御厨张东官。
据说他的味觉敏锐到,往清水中撒一撮盐,他能尝出一共撒了多少颗,分毫不差。
师父原本以为这都是传说,直到他见识到了姜聪的味觉。
姜聪的味觉敏锐到了极致,对各种刺激性气味都很敏感,从小就不吃葱姜蒜。
据说就连做菜时没有洗干净手,手上沾染了切葱姜蒜时的气味,都能被他尝出来。
他对食材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只吃鲜货。
蔬菜只吃当天采摘的,鱼肉只吃现宰现杀的。
各种干货和发酵类食物,不管是火腿还是香菇,豆豉还是醪糟,他都统统不沾。
正是因为这种挑剔的味觉,所以姜聪从小就营养不良。
师父废了好大的心思和功夫,才让他开始一点点的接受各种食物。
但对于种种食材混杂,气味融合一气的厨房,姜聪一直到高中都还很抗拒,一进去就想呕吐。
所以师父才没有让姜聪学厨,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姚窕的身上。
姚窕也知道姜聪的味觉很敏锐,但却对师父所说的调味天赋没什么概念。
而这一口精妙到极致的【生拌黄芽白】,却让她清晰的意识到,什么叫绝对的天赋了。
就这种调味水平,给她一千次机会,她都未必能试得出来。
姜聪居然随手就调出来了?
她神色复杂的看着灶台前收拾食材的姜聪,心中感慨。
原来,这就是你参赛的底气吗?
把灶台收拾干净后,姜聪就带着食材准备返回隔壁候场区了。
冷菜组的比赛虽然成功晋级,但他同时报名了三组个人赛,冷菜组,热菜组和点心组。
所以接下来,他还要参加后续的热菜组和点心组的海选。
通道处,他遇到了在那里等候的姚窕。
“怎么样?好吃吗?”
姜聪注意到姚窕也品尝了他的【生拌黄芽白】,顺口问了句。
“很好吃。”
姚窕点了点头,夸赞:“调味调得很完美,你往芥末酱里加了蜂蜜和芥末油,增香的同时又降低了刺激性,还增强了白菜的鲜甜,很好吃。”
“那就好。”
姜聪笑了笑,问:“怎么样?还觉得我进不了预选赛吗?”
姚窕陷入了沉思,却不置可否。
半晌,她才看着姜聪,正色开口:“你的味觉天赋强的可怕,在凉菜调味方面帮助很大,这点我不否认。
但热菜不是只会调味就能做好的,各种烹饪技法才是关键,你如果不会除了【鱼羊炙】之外的菜,还是走不远的。”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姜聪早上带的食材中,并没有【鱼羊炙】所需的食材。
略一迟疑,她问:“接下来的热菜,你打算做什么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