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杨尘。”
此时,大卫洛佩斯也琢磨了一下,杨尘说的对。
在球队当中,杨尘和马克罗卡的关系最好,两个人亲密的像是亲兄弟一样。
所以在业余的时候,去看望马克罗卡次数最多的,恐怕就是杨尘了。
如果情况真的像杨尘所说的那样,马克罗卡并没有完全痊愈,就直接参加了体测,明天要去比赛,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你是要打封闭针,来参加明天的比赛么?”
……
突然间,全场一片寂静。
每个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作为职业运动员,他们对这个词汇非常熟悉。
“打封闭”的两个治疗作用当中,“消炎”才是“打封闭”的核心治疗因素。
但在残酷的竞技体育当中,“麻醉止痛”的作用经常被当作第一要务来使用,这确实有很大概率造成运动员的二次伤害乃至威胁到整个职业生涯。
疼痛是身体基于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比方说手被刀划伤,手第一时间向大脑发出的警报就是“疼痛”,发出这个警报一是提醒大脑手受了伤,需要处理和治疗。
而第二的目的,每个人生活中都会有体会。
哪里受了伤很疼,大脑会在这个部位要受到再次伤害时条件反射完成自我保护。
也就是我们想用受了伤的手拄在桌上起身时,疼痛的手会先于人的大脑条件反射自动“反弹”起来。
这是人体自身最重要的自我保护能力,因为这个自我保护机制,人体才不会一伤再伤。
但大多数运动员之所以选择“打封闭”,目的正是关了这最后一层本能的自我保护!
几乎所有职业竞技者打封闭的时间,都是比赛前二三十分钟。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打封闭”?
只要“打封闭”的位置准确,十几分钟内“麻醉止痛”就可以见效。
这样一来,运动员就能毫无痛感,在比赛当中貌似像正常一样的做竞技动作。
可是!
马克罗卡这样受伤的人,哪能像健健康康时一样全力加速跑,完全发力向上跳呢?
这样做,必然是会有副作用的。
本来已经受伤的躯干、肌肉乃至骨骼组织更容易二次受伤,打个比方,本来韧带只是轻微撕裂,轻微撕裂的韧带毫无疼痛感,再度正常发力会导致什么后果?
重度撕裂!
那么要撕裂到什么程度你才会有感觉自己真的不行了呢?
直到这条韧带彻底断裂,那场比赛当中你都不会再有任何感觉。
你已经把自己身体疼痛的警报彻彻底底的关了!
那个所谓“封闭区域”受再大的伤害身体都没有能力反馈给大脑。
就韧带而言,“打封闭”会使得韧带更脆,柔韧性变差,二次重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马克罗卡为了这一场比赛,显然是赌上了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
“这绝对不行!”
杨尘听了这话,直接出面反驳。
“你现在正在恢复的最关键时期,就差一点就痊愈了。”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你二次受伤,那后果不堪设想!”
“听我的,真的不值得!”
“这一届国王杯没了也就没了,你才二十多岁出头,还有大好的未来。”
“再说,我们替你上场拼一拼,兴许能晋级呢!四强赛你不就可以上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