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季秋一刻不停,又抛出来一个重磅消息!
“干爹,咱大明灭亡的原因,归根结底便是一个字。”
“穷。”
季秋概括的非常精准。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便是官员监察制度和经济制度出了问题,最终导致朝廷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拿不出钱解决问题,故而灭亡。
说白了,明朝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穷?”
“难道是东南,或者是其他地区的税收出了问题?”
季秋摇了摇头,轻声道。
“不是。”
“若以白银计,大明那时每年的税收,折合在四百万两左右。”
明朝初年,白银的价值还是非常之高的。
四百万两放在洪武年间,差不多相当于朝廷一年三分之二的税收。
王朝末年,能有这个征税力度,已经非常不错了。
奈何,那时的大明,要花钱的地方更多。
仅仅辽东一地,一年便需要六百万两的军费,最高时甚至达到了上千万两!
别忘了,这时候西北还在闹“大顺”,也是需要用钱的地方。
崇祯是拆了西墙补东墙,最后实在拆无可拆,只得找了棵歪脖子树,了此残生,并且发誓下辈子坚决不做皇帝。
徒之奈何。
听到这个数字后,朱元璋也是大感诧异。
“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还不够朝廷一年的开支?”
朱元璋一眯眼睛,忽的追问道。
“那时的大明,没有实行钞法吗?”
“多印点钞出来,不就有钱了吗?”
季秋:“......”
见朱元璋聊到钱,便惦记起了他那个宝钞。
季秋顿感头大如斗,十分无语...
从朱元璋未来施行钞法,便立刻拿这玩意,给朝中的百官发工资,就能看出来。
在他心中,宝钞这玩意,就等同天下掉下来的馅饼。
施行钞法,便等同于朝廷有了数之不尽的财富,根本不需要为了钱而发愁。
为了让朱元璋快速理解滥伐宝钞的危害,季秋只得做了个简单的演示。
“干爹请看。”
说罢,季秋便取来一个杯子,一边将茶水不断倒入其中,一边讲解道。
“这杯子,便是全天下的百姓。”
“而这茶水,便是朝廷发行的宝钞。”
话音落下,茶水已然漫出杯中。
“如果水盛满了,便会自发的溢出。”
“但是宝钞不会。”
“随着宝钞的不断增发,这些宝钞只会作为财富,囤积在百姓手中。”
“然而市场上的商品,是有限的。”
“当宝钞的数量越来越多,便会造成商品的价格上涨。”
寥寥几句,季秋便是向在场众人,解释了一遍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的全过程。
如果大明只有一种货币,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很遗憾,大明此时还有一种在世面上流通的货币。
铜钱。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还在继续发放宝钞。”
“商品的价格还会不断上升。”
“等到十张宝钞,都换不回一斤粳米的时候。”
“百姓们就会自发的选择其他方式,或者说是货币,进行交易。”
“而宝钞,也会沦为不被认可的货币,无法作为银钱使用。”
“届时...”
“文和,稍等片刻。”
“老夫有一事想问。”
看着突然打断自己说话的李善长,季秋忽的一愣,好半天才反应道。
“二老师,请讲。”
只见李善长神情严肃,深深的盯着季秋。
设立钞法,其实是李善长给朱元璋提的建议。
在季秋口中,这套方法竟是一文不值,李善长当然要辩驳一番!
“文和,这番说辞,是青田公教给你的罢?”
不等季秋作答,李善长便是自顾自的开口说道。
“你方才所言,确有道理,但宝钞并非只有这一个结局。”
“若是依照东南商行发行银票的方案,让宝钞能够兑换铜钱,甚至是银两。”
“同时,从民间征收银两,铜钱,确保朝廷有足够的银钱,进行兑换。”
“如此一来,宝钞与银钱,又能有什么区别呢?”
季秋:“......”
李善长这套方案,让季秋想起了一个改变大明命运的男人。
张居正。
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便是要统一从民间征收银两,作为税收。
跟李善长刚刚那个方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是有人说,张居正变法,为明朝续命五十年!
这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这句话其实还能从另一种角度理解。
张居正变法后,明朝过了五十年...
便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