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光复,于情于理咱都应该去上一趟。”
“徐达也在捷报中说,要与咱当面商议北伐的后续事宜。”
“一来一回,估计要两个月。”
“朝中之事,就辛苦你和伯温了!”
得知原委后,李善长并没有巴拉巴拉的劝谏朱元璋,保重龙体,以此来表示他对朱元璋的忠心。
因为李善长知道,他劝不动。
说好听点,朱元璋这叫有主见,不会轻易被人左右。
说难听点,老朱家有一个算一个,全特么的是倔驴!
随根儿!
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李善长非常了解他的脾气,自然不可能出声讨晦气。
可在回到中书省后,李善长的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这么大个黑锅,就让老夫给背上了?
老夫也没比那个刘伯温小上几岁,这么大的锅,老夫也背不动啊!
李善长只感觉身上莫名的沉重,压得他呼吸都不顺畅起来。
半晌过后,李善长忽然起身,以非常决绝的态度,主动找到了刚刚返回应天不久的刘伯温。
“伯温兄。”
一个多月的舟车劳顿,给刘伯温折腾的够呛,脸色发黄,看起来有些虚弱。
见李善长主动找到自己,刘伯温心中不由的有些警惕,整个人瞬间便精神了不少。
“百室兄,何事啊?”
李善长直视着刘伯温,一本正经的严肃道。
“文和真乃当世大才,我与伯温兄二人,恐不能胜任教导之责。”
“我欲给文和再觅一员良师,不知道伯温兄可有意见...”
“意见?我能有什么意见?”
一听李善长要说的居然是这事,刘伯温立马便来了劲头!
“实不相瞒,我也正有此意!”
“而且只觅一员的话,是不是有些太少了?”
“容易耽误文和的才华啊!”
“再觅五人,不,十人!比较妥当!”
“实在不行,我可与百室兄抽出时间,去淮西拜访一下枫林先生。”
“相信他老人家,一定能给文和,培养成栋梁之材!”
刘伯温越说越起劲,李善长听在耳中,也是激动的不得了哇!
“伯温兄!”
李善长忽的上前,死死抓住刘伯温的枯手,激动道。
“伯温兄,之前是我不对,对伯温兄多有误解。”
“今日一看,伯温兄分明与我志同道合,是我的知己啊!”
中书省内,两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双手紧握,目光中满是同病相怜的惺惺相惜之感。
其他官员见状,瞠目结舌,恨不得把下巴都要惊掉了。
我没看错吧?
平日里水火不容的二位相国,今日怎地如此亲热,甚至还把手言欢?
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
朱元璋的感觉没错。
就在捷报送回金陵的这段时间内,常遇春已经率大军围困住了大都,里里外外,水泄不通。
但用兵一向侵略如火的常遇春,这一次却是极其罕见的没有直接发起进攻。
而是采取了邓愈围攻南阳的法子,大军成天啥事不干,就是砍树造襄阳炮,完事就推到城头下边,对着大都里面一顿招呼。
不用想,这肯定是季秋出的主意。
虽说季秋的个人武力,在这个时代难逢敌手。
但作为后世之人,季秋骨子里对这种“力大砖飞”的战术,颇为喜爱。
飞龙...近千门襄阳炮骑脸,季秋就想问问怎么输!
不过作为杀胚的常遇春,对于季秋这套战术,还是有些犯嘀咕的。
“秋哥儿,咱就这么干,真能攻陷大都?”
季秋拍着胸脯,十分自信的保证道。
“副将军放心,绝对没问题!”
“若是拿不下来,那便是襄阳炮的数量不够多,继续造就完了!”
常遇春:“......”
虽然不太明白季秋这套战术背后的“高深战略思想”,但常遇春总感觉好像很有道理,并且很厉害的样子...
确实,季秋这套战术对于守军,尤其是士气低落的守军,造成的心理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试想一下,十万明军每天全力以赴的制造襄阳炮,还有专人运送石块,充当炮弹。
意味着明军每天的“轰炸火力”,都是在持续增加的...
拖得越久,明军“轰”的越起劲!
出城正面作战,还打不过!
这不是特么的纯纯折磨人吗!
并且季秋这个缺德带冒烟的,还往炮弹上加了点“料。”
看看这群毫无士气的元军,还能坚守几天!
“副将军,镇守大都的元将亲自出城,说是要向我军投降!”
季秋和常遇春顿时对视一眼,略感惊讶!
巧了么这不是!
“带上来!”
片刻后,一脸杀气的帖木儿不花,便气势汹汹的来到了帅帐当中。
看他这架势,倒不像是来投降的,反倒像是来兴师问罪的!
开口便是质问之语!
“哪有你们这么打仗的?”
季秋,常遇春:“...?”
这是...给人轰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