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7 吐蕃人的尴尬处境(1 / 2)吐槽是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冷兵器战场上,战术上的计谋奇袭并不占据主流,奇袭计谋能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敌方主帅犯下的错误基础上。

因为古代军队往往是一个大将或主帅指挥,单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那些历史名将只是将犯错的概率无限压低罢了。

这就给了奇袭计谋施展的机会。

然而,当战争进入近代化,完善的参谋制度的出现,让战场上一个人的意志主宰整个军队的现象不再存在,大量的参谋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战争结果,查缺补漏避免犯下错误。

而高层统治者们,只需要确定大致的战略方向即可,战术计划完全可以交给智囊团一般的参谋们制定,如此一来,在战术层面上犯错的概率被无限压低。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哪怕一群普通的参谋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也能顶得上一个顶级的战术大师之类的名将,众人的智慧终归是要高于单个人智慧的。

除非出现那种天纵之才,只不过,那种人整个历史上又有几个?

正因如此,哪怕再自大的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参谋制度的优越性,以至于参谋制度在军事领域上全面取代曾经的指挥体制,同时也使得战争从奇袭计谋以小博大的方式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比拼。

在参谋制度下,一个名将的影响力对整个战局变得越来越小,在地球二战战场上,德国名将的数量差不多是盟军的总和,而且单挑之下德军将领的专业素养明显更高一些。

然而,在完善的参谋制度下,再伟大的名将也无法改变国运,最终导致二战综合国力更弱的德国轰然倒塌。

冷兵器的将军们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参谋制度,但他们手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辅助性的幕僚,除了少数刚愎自用的统帅外,都不会犯下太过愚蠢的错误。

实际上,倾向于使用战术奇谋的将领往往是弱势的一方,因为总体实力弱,在正面战场上没有取胜的把握,才要冒险另辟奇径!

对于一个合格的将领而言,冒险和奇谋往往是不可取的,所以在冷兵器战场上奇袭战例非常少,更多的还是正面战场的对决。

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再好的战术计谋,若是没有足够强的军队实力支撑,也很可能把所有的事情搞砸!

正因如此,一般而言,只要实力差距不是太大,将帅们往往喜欢选择光明正大的正面推进,也就是俗称的打呆仗,一步一个脚印,牢牢护住后勤路线,稳步压缩敌人的生存空间。

若是敌人避战,推进一方就可以渐渐形成大势,最终以量变达到质变的可能!

就好比两大军阀尉迟英哲和龙乐天一般,大势形成后,大军所过之处,传檄而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