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钉子户。
所谓钉子户,就是像钉子一样,扎根在城市里的人们。
他们的脑子里就一个思想,只要他们不同意,政府最终一定会妥协的,会按照他们心里的价格,向他们买下这一块地。
最出名的“高速公路”钉子户,因为贪得无厌,不愿意把地卖给政府。
于是,政府只好在屋子周围,建立高速公路。
最终,一栋孤零零的屋子周围是高速公路,看上去滑稽又可笑。
城市不断的变化中,许多名词也因此诞生。
“拆二代”、“拆三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
这个小巷子里也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之中的很多,一日三餐吃肉都要数着块儿。
所以,当拆迁的步伐进行到这里时,这些欣喜若狂的人们,瞬间化身成为饕餮。
从每平方米3300元到每平方米8000元。
于是,这些钉子户发现,每一次他们的固执,都能让政府妥协一步,开一个更高的价格。
水井边上住着的李瘸子说,等到每平方一万,俺家就同意搬迁。
有樟树院子的李阿婆,操着漏风的牙,摇摇头“俺家可不行嘞,俺家孩儿多,一家起码要一百万。这样算来,每平方至少要五万才行的嘞。”
刘癞子也挠挠头,露出两排大黄牙,说“是的嘞,他们政府不可能不要这块地的。”
……
队长的车开到巷子口,无奈的停下来。
巷子里实在太狭窄了,车根本无法开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