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握拳。
不是烫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嫉妒!
对,是嫉妒!
自己曾经花过一个月研究如何制作素佛跳墙,现在做出来的也被食客评价是有一定的水准,可是和这道比起来……
那真的还能叫素佛跳墙吗?
感觉两道菜之间的那道高墙,佛都跳不过去!
很快,他在评判着,前面的那道鱼马当鲜,与这道素佛跳墙之间,会不会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然后,他摇了摇头。
两道菜对佐料的使用上,具体来说是佐料的火候把握上,有不同的风格。
每个厨师,对佐料的使用,都有自己的习惯,而且一般不会改变太多。
比如,炝锅的火候,花椒大料油料的火候,等等。
因为在不同的火候之下,佐料所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香气。
就像是制茶,铁观音和普洱工艺有别,一般也不会一个大师既擅长铁观音又善长普洱。
厨师也类似,调味的时候,都要基于自己的习惯,来达到最佳的配比。
可能,在普通人吃起来,不会感觉那么明显。但是,对于冯喜来这种专门研究厨艺的人,就相对比较敏感。
他能尝出来,两道菜里好几种关键的佐料,都把使用火候把握在了不同的最佳阶段。
而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单是一个阶段,没有十几二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很难把握得好,更何况是不同的阶段。
在一个乡镇里,怎么可能有如此资深的高级厨师?
倒是有一个人更擅长炖鱼,另有一个人专门向高人学习了素佛跳墙,是最可能的。
对,一个镇上的厨师,有点儿名气的,应该相互都了解。
因为是要参加比赛,所以这个人,避开鱼马当鲜这名厨师的荤菜锋芒,专攻素菜!
而当今,能将素佛跳墙做到这个水准,还能收徒的……
冯喜来心中微微一紧。
莫不是永智大师?
一想到这个人,他不由得心中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同时另一个想法越来越强烈:
素菜第一,非此莫属。
10分!
不知道为什么,他现在反而有些期待主食和面点了。
他对于这个乡镇厨艺比赛的评价,总体上依然没有变。
因为四十道菜之中,三十八道都不入他的法眼。
可是,两道出乎他预料的菜品,也让他找到了这一次来的价值:
想找个关门弟子已经有段时间了,可是那些人都不是太让自己满意。
如果这两道菜的厨师,能被自己收入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私教,让他出去参加各种比赛,自己这个指导教师一定会荣誉满满!
等学校的校长退休的时候,其他两个副校长百分百争不过自己!
“主食品评!”
工作人员一嗓子,小餐车又推上来了。
包子,馅饼,炒饭,香气宜人。
居然还有不灵光的,做了面条?
你不知道品评和你出锅有时间差,做面条会影响口感的吗?
冯喜来的目光在这二十份主食上依次扫过,最终停在了中间那一份上。
果然,还有高人,面点高人!
他甚至都没有按顺序来,直接就向那份点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