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乱箭齐发!高贵的名门?四世就逝世!(2 / 2)冷泡泡不加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老年曹操也不得不敬佩道:“昔日袁绍发兵,诸侯无不听令,可惜互相攻伐,止步不前啊。当初我与袁绍战官渡,也怕他号令天下诸侯。虽然他不擅兵,优柔寡断,可这番豪气,当时谁能匹敌!”

老年袁绍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红了眼睛,当年意气风发,天下之势都在他这里,为何还败!

画面中断,黎听泉开讲。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人。出生年份不详,有人认为是146年本初年所生,也有人说是151年—153年生,也有人说“本初”这个字是“继承”的意思。其虽为长子,却是庶出,后过继于去世的大伯袁成,袁成无子,袁绍的地位由庶出得到提高。可虽如此,因为袁成离世,袁绍在族中无靠山,父亲袁逢在朝中任高位,弟弟袁术是嫡出,故而地位更高,继承的族产更多。】

【可能是因为身份问题,袁绍自小便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弱冠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遇母(袁成妻)丧而辞去官职,服完三年丧礼,袁绍回想感叹自己一出生便是无父孤儿,又为袁成服丧礼。他整整服了六年的丧,而且袁成已经死了好久了,也不是他的生父,无论是否是以此养名,他袁本初的“孝”名放眼古今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服丧期满后,他搬到雒阳居住。袁绍相貌俊美,举止威仪,为人仁爱,注重名声,加上袁绍降低身份倾心结交,士人全部抢着投奔他。来的士人不论身份贵贱,袁绍都以与自己平等的礼仪相待,据史料记载,来访宾客的各种车辆挤满了雒阳的大街小巷。】

【可看起来很仁义,但其实袁绍心性的复杂程度不下曹操。】

【在他兵败时,沮授宁死不降曹操,一定要返回袁绍身旁,可见其臣子对他的忠心。他死时,治下的百姓痛哭,可见其仁义。】

【可在讨伐董卓时却以自己利益为重,而后官渡失利又杀了曾经同他共生死的田丰。】

【在董卓宴请时拔剑怒目,击公孙瓒时能亲自领兵奋勇突围,然而兵败曹操后却抑郁,两年后就离世了。】

【讨伐董卓时为已经成年可以独当一面的儿子感到骄傲,临死时却没立好继承的子嗣。】

【伟人曾评价其多谋少断,没有决心。曹操笑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我为什么会杀田丰?”袁绍看到自己杀了田丰,无比震惊,而后又对曹操感到不满:“曹阿瞒居然说我打下的基业是给他的供奉?曹贼不得好死!”

【先说袁绍能得天下的第一次机会!诛杀宦官后挡住董卓。】

【董卓领几千兵马,手下有羌人胡人,作战勇猛,华雄、张辽、李催、郭汜等名将。看起来很猛,可又如何?当年平黄巾时久攻曲阳不下,若不是朝廷赦免,早无了。】

【袁绍诛杀宦官,族人多在朝廷任职,何进已死,他完全可以统率朝廷兵马,而不是拱手让人。】

【有人说了,这里体现了袁绍的犹豫。他始终认为万事不具备就不能做,后来出兵官渡也是平定了后方才做的。在董卓入京前认为自己的羽翼不够丰满,无兵权,不敢反。同时对董卓心存幻想,认为这名昔日的门生故吏会以他们袁家为尊。只可惜与虎谋皮,反手其害。】

【那么为什么还要和董卓对质呢?帅是帅了,四世三公无了!四世就逝世了,袁槐一家几乎都被董卓杀光。太狠了,杀族人不眨眼!而且不止是族人,后来的朱汉、麴义、田丰等,说杀就杀,乱箭齐发!】

【不过这里又有人说了,袁成、袁逢等人都已离世,袁家在朝中最大的势力是袁槐,官至太傅,以及袁基等人,他们不是袁绍和袁术的直系亲属,只想培养自己的子嗣。袁绍和袁术借机除掉他们,并以此为借口讨伐董卓。】

老年袁绍嘟囔道:“我怎么会做出杀害族人的事情?定是他人乱讲!”

【阴谋论归阴谋论,可后来也证明了,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大家族,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子嗣互相征讨,后来袁绍和袁术同室操戈。可见袁绍一直都处理不好家族和势力内部的争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