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3章 东山国语(1 / 2)木允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东山国语

杭州。

武林门。

虽然战线距离这里只有百里,但这座城市依旧繁荣。

打仗又不耽误做生意。

女皇陛下和杨大王早就给各方划定了规则,不准以任何方式阻碍商旅,也不准伤害平民,交战误伤可以,但非交战期间抢掠杀害平民,甚至欺辱妇女是绝对不行的。

至于那些被灭门的士绅……

他们又不算平民。

他们是士。

士农工商。

后面三个才是平民。

而士籍也就是有功名的,都属于食君之禄的,这个不算平民。

你就是个穷秀才,你也是食君之禄的。

秀才有免税啊!

一个秀才最低也是免两石粮,两丁役,后期徭役也折银,光两石粮就差不多等于正常家庭耕种能力内不用交任何税了,毕竟明朝也就民田二十甚至三十课一,哪怕苏州重赋官田,一亩正常也就两三斗,更何况徭役折银也不需要交了。这还仅仅是最低等,如果是廪膳生那本来就是领官府粮食的,而且还有膏火之类附加的,地方上都有学田,也是用来补贴秀才们的,秀才们过钞关同样不用交税。

朝廷是没给他们发俸禄,可给他们免的税,这些补贴,都相当于俸禄啊!

那他们就是食君之禄。

士。

不是平民。

不是平民当然不在受保护范围了。

合理。

非常合理。

但农工商受保护。

尤其是粮食流通,甚至任何一方都不准设卡收税,必须确保粮食的自由流通。

总之尽管百里之外就是战场,但各处商业城市依旧繁荣,甚至比过去更繁荣了,毕竟战争带来大量物资消耗,促进军工产业蓬勃发展。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更是各方物资汇集,包括从海上到这里的,甚至包括从靖难军控制区买到这里的。

打仗归打仗,生意还是要做的。

实际上现在一堆两头赚钱的,比如广东的军工产业现在就是两头吃,郑家的商船同样也不断到杭州……

到杭州之前先去海宁卫卸下一半的货也是基本操作。

而江西团练自从收复浙东后,江西商人也迅速涌入浙东,原本浙东商人控制向江西的贸易,现在变成江西商人控制浙东贸易。这也是浙江士绅越来越不想打的重要原因,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正在变成各方的提款机,无论最终输赢他们都是输家,赢了也是把几百年积攒的财富送进别人口袋,他们现在是真的想谈判。

哪怕牺牲一部分士绅。

总比现在强啊!

为了安抚刁民不得不减租减息,使收入骤降,为维持战争又不得不养着大量团练,每个月付出巨额军费,为了采购军需又不得不掏出祖宗积攒几百年的财富……

“明明是咱们死守以卫天下,如今却还要咱们自己掏钱?

若咱们兵败,难道他们还以为杨丰不会对岭南下手?每年光与夷人贸易数以千万计,难道杨丰不想要?不过是未解决江南,他无暇顾及他处,若没了咱们,广东士绅还想照样一年就交那几万两关税?”

浙江团练营指挥沈乘,愤然看着一群刚刚出城的商人。

这些是广东来的。

一个个满载而归,带着一箱箱杭州士绅从地窖挖出的金银返回,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再次带着一船船军火回来。

然后再换走一箱箱金银。

杭州士绅几百年积攒的财富就这样随着战争,被这些乘火打劫的奸商们掏空了。

“谁都知道不齐心协力,只会被各个击破,但谁也不会齐心协力,毕竟银子面前没人会在乎别的,哪怕明知道自己会被勒死,但只要还没死,就依旧还要赚银子。只想着赚钱,总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刀子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无论赚多少钱,最后都是被别人拿着刀子抢去,甚至连命都一同丢了。咱们几百年里被人一遍遍洗劫,胡虏来了洗劫咱们,北人来了也洗劫咱们,江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这屠城也是少不了咱们啊!”

他的好友吕宣忠叹息道。

他们都是新编团练,并不是旧的浙江团练。

杭州是过去浙江新军的兵源地,但浙江新军被杨丰截断在江北,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接受现实,毕竟杨丰已经保证了他们的家人利益。所以开战后浙江耆老会士绅只能重新编练团练,然后像沈乘,吕宣忠这样的二线士子,也纷纷加入团练,沈乘就是本地人,仁和籍,吕宣忠是崇德籍。

而老浙江团练作为战斗力担当,主要负责一线防御,新编团练则以各地驻守为主。

毕竟还得看着刁民。

他们这个营现在就是武林门守军。

杭州虽然不禁商旅,城门开放,但毕竟百里外就是战场,所以各门都有重兵防守。

就在此时外面一骑狂奔而来,马背上的军官边跑边用马鞭抽着挡路的。

紧接着他狂奔而入。

下面的团练立刻把他拦下。

沈乘二人下了城墙。

“快关城门,海宁失陷!”

那军官对着他们喊道。

两人愣了一下。

“如何失陷?”

吕宣忠愕然道。

“不知,我去海宁办事,遇上贼军大举入城,没顾上管别的,让人去硖石报信,我来杭州报信!”

这个明显也是世家子的军官焦急地说道。

说着他就催马向前。

沈乘赶紧让士兵让开。

“关城门!”

吕宣忠毫不犹豫地说道。

一百里而已,靖难军就是步行也用不了一天,考虑到这军官路上就算换马也得跑俩时辰,敌军已经可能很近了。

沈乘也没多说,两人立刻指挥士兵关城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