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少府造物(1 / 2)起飞的东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之少府,源出周官太府。

其职责一掌山海池泽之税,以养宫廷。二则掌天下器具机巧之事,为天下工匠之主管。

唐军入关,因赵高的主动投降,整个少府机构几乎完整的被吴广接收。

为了便于管理,吴广依旧让原秦国官吏继续在位,同时下令让他们甄别精简,将少府一些负责宫廷供养、园林维护的部门进行裁撤,以减少财政开支。

吴广后续要返回河北,而秦宫中的嫔妃和宫人大多被放了出去,这些部门用处不大,只需留少量之人便够了,没有必要浪费粮食金钱。

唐王一声令下,就有大量人员下岗回家。

唯一被吴广批准全部保留的乃是少府下辖的考工室。

考工室负责管理全国各郡县的工官,同时主管咸阳和各地的工坊、匠人。

秦国的刀剑矛戟、铠甲盔冑,还有各种器械制造都是由考工室负责,对吴广来说,这一部门的重要性远胜于少府其他官署。

而听说唐王将要前来少府工坊视察,考工室令殷昌又惊又喜。

惊的是堂堂一国君王竟然要亲自驾临工坊进行视察,这在秦国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尊贵的君王怎么可能会来这种低贱的地方?

秦王只需坐在宫中,一声令下,便有少府前去汇报,何须大王亲自驾临。

惊讶后,殷昌也是喜不自胜。

唐王亲临啊,他若是表现好一些,得到唐王欣赏,说不定还能混一个好前程。

殷昌连忙按照上头的命令,让手下加班加点将各官署打扫干净,同时将各部门的能工巧匠聚集起来,等候唐王的驾临。

“吾等恭迎大王!”

“大王万年!大唐万年!”

唐王车驾抵达,殷昌及诸官吏皆俯首跪拜,山呼万年。

吴广和蔼的让他们起身,这样的态度让殷昌等人受宠若惊。

接下来唐王说的话更让他们惊讶。

“考工室令在前方带路,寡人要看看这工坊里的东西。”

唐王的视察竟然不是做样子,而是真的要进各处工坊察看。

殷昌惊讶之余,忙在前面领路,先带唐王一行进入最重要的武器工坊。

秦弩、秦剑、秦戟……

吴广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工坊中的东西。

渐渐的,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吴广伸手抄起一柄秦剑,看了看上面所刻的名字。

三年丞相赵高造,寺工陵,丞石,工柱。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一旦所造器物出现问题,可以从最上级的丞相一路追究到制造的工匠头上,层层追责,谁也跑不掉。

放下手里的秦剑,吴广又拿起旁边的另一柄剑掂了掂,脸上神色越发严肃起来。

物勒工名他以前就知道,算不上什么新知。

他今日亲来工坊,反而是发现了之前一个没怎么在意过的点。

“这些武器皆是同长同宽?”

“回大王,按《工律言: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故而吾等所制相同器物,皆为同等,否则就是违法犯律,必有严惩。”

殷昌忙开口解释。

吴广眼中闪过明悟。

工律是针对工匠的法律,他以前没怎么接触过这一层面的群体,对一些制度不太了解,如今一看,这妥妥就是早期的标准化生产啊。

一套以性命作为赌注的制度,让所有的工匠都拥有了大秦版的匠人精神。

用心去做事,用命去做事,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好。

这也是秦国在制造业上优于关东六国的一点。

现在这套班底属于吴广,接管了天下第一大国的完整工业体系,想要达成先期的几个小目标应该不难。

巡视完两座工坊,了解大概的程序后,吴广没有继续看下去。

他让殷昌聚集一些老匠人,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寡人要造一种书写材料,其名曰纸。”

“纸者,既薄又轻,可以书墨于其上。用布头、麻线、树皮之类,浸泡捣烂后进行晾晒,或可得之,尔等当多加试验,寻出最好的配方与成品,若能造出好纸,寡人将不吝于赏赐,爵位金钱皆有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