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历史记载,李世民是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他没有时间再慢慢和李世民斗。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直接向宇文定扔出一卷纸:
“派人送到交州都督杜正伦手中,让他配合苏良嗣、李俨与吴王。
再请襄邑王、齐王、王敬直明日来东宫一趟,大大方方的进来。”
“是!”
宇文定郑重接过:“太子殿下,华洲那边传来情报,岭南广州有商人想要购买大量瓷器运往门毒国,问需不需要派锦衣卫跟随前往?”
李承乾从桌案旁的书篓中拿出一个巨大的画卷,随后平铺在桌案上。
看着纸张上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国家,李承乾很快从交趾南边找到门毒国:
‘也在越南境内,海上丝绸之路,那地方还是交给苏良嗣。’
想到此,李承乾缓缓收起地图:
“没必要!海外诸国暂时不必理会,我记得现在的广州都督是党仁弘,派人查一下。”
“是!”
“药王那边怎么样了?”
“正在万年县附近村庄校验,想来不用多久便可以开始拓印。”
“安州有信件过来吗?”
“没有!”
“没有?”
李承乾有些讶异:“这已经十天了,为何还没信过来。”
“卑职去催催?”
“不用!再等几天看一下。”
山南道那边还需要李恪配合,以李恪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以对抗李泰、李治两人联手。
按李承乾的想法,此时李恪应该在接触弘农杨氏,想找他们帮忙。
正如李承乾所想,李恪特意邀请岳州刺史杨思礼过来,这才耽搁回信。
岳州地处山南东道距离安州不过数日路程。
杨思礼本想着传信过来即可,然而李恪在信中提到一件事,让他不得不快马加鞭赶来。
见到李恪的第一时间,杨思礼顾不得寒暄开门见山询问:
“殿下信中所言是否为真?魏王和晋王要利用山南道对付太子?”
李恪随手一挥,不一会儿站在凉亭四周的仆从纷纷退下,只留下李恪、杨思礼两人。
李恪端起茶壶给杨思礼倒了杯茶:
“这是五弟从戎州收购的普洱茶,齐王府的人路过山南道时,特意给我送来一些。
杨刺史若是觉得不错,明天拿一点回去尝尝鲜。”
“殿下!这是储君之争,要死人的!”
李恪一点也不着急:“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这次是冲我来的,或者说冲山南道各地宣承司来的。
找你过来,是想问你有没有做违反唐律的事,若有尽快处理干净,别留下证据。
自从观国公走后,弘农杨氏如今最大的不过是吏部侍郎。
真做出什么事,朝中可没人能保住你。”
杨思礼垂下脑袋,轻叹一声:“处理不了,若魏王愿意查,很容易查到。
不过,整个山南东道大部分都参与进去,牵一发而动全身。”
“阿耶诏书已经在路上,安州要并入山南东道,我会掌管整个山南东道的宣承司。
邸报的威力你比我清楚,四弟他们不会放过的,而且我上次还去鹿邑祭祖,他们也已经知道我站在大哥一边。
你又出自弘农杨氏,他们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你。”
杨思礼苦笑一声:“我就想着过个富贵日子,好端端的怎么就参与进储君之争。”
“弘农那边没传信给你?”
杨思礼摇了摇头:“没有,若不是殿下写信给我,我还不知自己半只脚已经踏进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