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你清理一下府邸,杜荷不日便会到。”
“行!”
翌日清晨,李恪重新捡起长枪,在练武场挥舞。
就在其练习之际,仆从声音传来:
“吴王殿下,苏博士求见!”
“请去前殿,奉茶,我马上过去。”
“是!”
苏勖的到来李恪一点也不意外,当初在山南道宣扬邸报,还是靠他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洗了一把脸后,李恪连衣服都没换,直接前去面见苏勖。
看着从殿外走来的李恪,苏勖有些恍然,他仿佛看到年轻时从战场上下来的李世民。
‘难怪陛下说吴王类我,要不是庶出,这天下怕是只能是吴王的。’
摇了摇头甩掉脑中想法,苏勖起身恭敬行礼:
“拜见吴王殿下!”
“苏博士此来还是为了邸报?”
苏勖郑重点头:“太子已经传令下来,各地都需成立宣承司。
当初山南道若无吴王那批读书人,怕是无法及时宣扬邸报,百姓也无法及时得知朝廷政策。
为了大唐社稷,臣希望吴王殿下能够交出名单,将这些人招进宣承司。”
“苏学士,你也知道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想当官。
这些人都是隐士,他们读书只为明理,不为富贵。
而且这些人不是我所结交,全是我一个好友出面,加上他们本是山南道人,这才答应为朝廷出力。
我可以替你去询问他们的意思,不过有件事得提前说一声。”
“殿下请说!”
“若有人愿意为朝廷效力,我乐见其成,却不能逼他们去长安,除非他们自愿。”
“自然!”
苏勖直接点头应下:“我明白殿下的意思,无论发生何事,都不会把他们牵扯进储君之争。”
“如此甚好!至多半个月我会给你答复。”
投桃报李,见李恪这么好说话,苏勖决定给他一些回报,希望李恪能够尽心尽力。
“此外还有一事,太子殿下让吾等拓印五经书籍,如今多印了两千卷。
这些书籍希望吴王能够处理一下,送人也好,卖于他人也罢,总是为安州百姓好。”
“无功不受禄!”
李恪摇头拒绝:“这些书籍若实在不好处理,就以阿耶和先皇后的名义,赠送给安州百姓。”
“也好,我会将此事上奏陛下。”
“辛苦苏学士了!”
话落,李恪脸色突然变得严肃:
“昨日阿娘从长安传信过来,说起三教之争,阿耶不在长安我实在有点担心。
想着写信回去问问详细情况,却不知道问谁。
不管问大哥还是问四弟,他们都不会说具体情况。
不知苏学士能否告诉我,此次三教之争会不会出现乱子,会不会影响到阿耶东征?”
苏勖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他得知三教之争还是从苏均口中得知。
从邸报上他可以看出此次事件是魏王引起,不知背后有没有李承乾的影子。
写信回去问萧屿,只得到凌磨两可的答案。
“吴王殿下,你我远在安州,有些事鞭长莫及,只能写信提醒太子和魏王。
哪怕真出现什么事,还有申国公在,不会出现乱子。”
“怕只怕申国公也压不住,我只担心三教之争和太子之争联系在一起,到那时朝堂动荡不可避免。”
“吴王殿下多虑了!”
“也是,四弟前往陇西祭祖,还要在昭陵住一段时间,应该无关储君之争。
听说邸报那篇孝悌文章,还是大哥求着四弟写的,也不知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