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陈寒在这里分析,他也是三生有幸能够听到。
陈寒的最就像是长了弹簧,继续说道:“郭桓的从政经历在史书中无传,他的个人资料很难搞清楚。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就在洪武五年二月,郭桓被任命为正五品的山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他在山西的司法口一干就是十二年之久。
直到洪武十七年五月被老朱一纸调令召入京城,才跨行干起了户部尚书。
首先,十二年司法官的经历意味着哪怕郭桓在此前当过亲民官、接触过财政经济事务,在他调任户部尚书时,也难免会出现业务生疏和不熟悉相关事务的情况。
因此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郭桓居然能在短短的八个月的时间里熟练的调动各种资源、贪污如此之巨,哪怕是一辈子在户部打混的经年老吏也很难做到。
其次,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同时,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老朱还屡次下诏严厉禁止三使司串联勾结,只许各管各的摊,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干了十二年司法官的郭桓可能跟其他行省的同行以及中枢的刑部、都察院等机构混得挺熟,但想早早的在财政经济领域建立人脉、打通关系基本上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意味着当这货想贪污的时候,哪怕是找几个能信得过的同伙或者帮手都十分费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户部很重要、户部尚书位高权重确实不假,但试问空降来的领导,还是个跨行的,能有多少权威?又会有多少属官会老老实实的听命?
毕竟老朱可是规定,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就要砍头。
前面的胡惟庸案覆辙在前,天下官员的血腥味,尚能闻着的情况下,谁敢跟着一个空降来的领导做这么大的事?
官位很重要,钱财很诱人,但生命更宝贵。
郭桓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肆无忌惮的大规模贪污,第一时间举报的弄不好就是他在户部的下属。
本来就没啥威望的户部尚书,居然能勾结好几万人贪污了大明朝一年的官粮——这要是真事,我只能认为郭桓是个神仙。
综上所述,郭桓或许是有经济问题、手脚不大干净,不过他想在老朱这么个千古第一大狠人的眼皮子底下贪掉大明朝一年的官粮,基本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如果他真这么干了、还干成了,那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老朱在钓鱼。
那么老朱为啥要炮制出一场“郭桓案”?”
凌汉听的是入了神,这分析的好像挺有道理。
当初他们都很奇怪,郭桓真的是个牛人,联合那么多人贪污了国家一年的粮食赋税,就算是死了,也得说是个牛人。
但是现在听陈寒这么一分析,他也觉得这里面到处都充斥着滑稽和不通逻辑之处。
朱元璋那张脸看上去古井无波,但是内心里确翻江倒海。
估计最终都会形成一个念头在脑袋里——这家伙知道如此之多,咱得用哪种刀来碎剐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