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之后,先把文件递了过去,让老师一边看,蒋博一边解释:“老师,拍片子要用的公司,以及资金,已经就位了,公司注册地在怀柔,资金先到了一半 400万,剩下的部分,会在一个月之内到账。”
蒋博没有放寒假的概念,只有春节假期,不过也没闲着,跟李兵兵和任权,一直都在电话沟通。
许多前期的工作,都是任权在做。
作为开门的第一个项目,准备工作得做的扎实一点,最起码要有个通盘的计划。
人财物,拍摄,后期,过审,宣发,上映。
每一个环节,都得考虑好,安排好,时间线,进度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好在《风声》进展很快,大年初三就重新开工了,赶一赶的话,可能最多也就半个月二十天,李兵兵的戏份就能全都结束了。
时间上正好来得及,无缝进组到这边来,转型第一部,学着当制片人。
刘老师一边看,一边随口问道:“那么多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长辈嘛,问一问,不放心很正常。
蒋博也没隐瞒:“是别人的投资,我之前跟您提过的,在剧组认识的朋友,李兵兵还有任权,他们都是华宜的演员,正好想转型,就投了我这个片子。”
有些事情点到为止,跟老师也不能说。
比如跟李兵兵的私人关系……
说实话,刘老师还挺意外,这么短的时间,一见如故关系好,是有可能的。
但是能到掏钱的地步,就有点不太一般了。
电影从来都是个高风险行业,每年拍那么多部电影,真正能够走到上映,还能回本的,其实没几部,成功率都不用说不足 10%,甚至连 5%都没有。
投资的都是业内人,这点数应该都有,但还是拿了钱,就不得不让刘老师对自己这个关门弟子有点刮目相看了。
饶有兴趣的问:“你是怎么说服他们出资的?”
蒋博挠挠头,得找个合适的说法,总不能说是陪投资人睡觉睡来的,他倒不担心丢人不丢人,就是恐怕老师年纪大了,受不了打击,一下子气昏过去。
斟酌了一下,蒋博说:“可能他们比较看好这个片子吧,投资肯定不会亏,要是能拿奖,或者票房上还可以的话就赚大了。”
刘老师也没有深究,点点头说:“方案的类型度很高,既然你已经把资金和方案都准备好了,那就跟我一块,去找院长谈谈吧。”
在学校,还是要以职务为先,在这一点上,刘永四一直做的挺不错,带头遵守规则,很给张院长面子。
需要明白的是,北影成立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6年,刘永四出生于 1935年,比刘老师的岁数还小一岁。
要是大家都摆老资格的话,张院长是招架不住的,老前辈太多了,你一言我一语,工作还要不要开展了?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刘老师作为张院长的老师,带头遵守规则,其他人也就没有了话说。
当然这些并不改变师生情分,具体体现就是,刘老师要见院长的话,比其他人还是方便一些,带着蒋博就到了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