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韵现在想要的并不仅仅是产量,最关键的还是火枪的威力和射程的提升。
想要提升威力和射程,这就不得不说膛线了!
膛线,又名来复线。由于其截面形状类似风车,又称风车线。
膛线可以说是枪管的灵魂,膛线的作用在于赋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弹头在出膛之后,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
虽然在15世纪就有使用膛线的纪录,但是由于制造工艺的困难,直到19世纪才得以普及。
在眼下的大宋,张韵可真就是两眼一抹黑。如果火枪没有膛线,弄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在后世,张韵是个彻头彻尾的军迷,虽然对火器这方面有一定的关注度,但那也只是略懂。
说起这膛线,张韵脑子里有一种方法,只是不知道墨家之人能否造的出来合适的工具。
拉膛线的方法很多,最早的刮刀法、钩刀拉削法应该是不成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效率太低。
唯独组合环形刀拉削法,比较符合张韵的设想。
如果张韵记得没错,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一路沉思者回到了自己的书房,张韵提笔就开始写写画画。
所谓组合环形刀拉削法,就是在一根拉杆上固定数十个硬质合金钢环。
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
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
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
画了写,写了又画,总之张韵捣鼓了近一个时辰才弄出了让自己满意的图纸。
找来墨有才,张韵觉得还是不能放心,干脆又返回了研发作坊,他必须面授机宜。
“小郎君,此物虽复杂,但似乎不是特别难做!”墨三听着张韵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堆,然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既然墨三都这样说了,张韵也不再好说什么,总之一句话,有膛线的火枪才是他想要的。
但是,在有了膛线之后,前装火枪的装弹却又成了问题。
由于枪管内的膛线突起,导致枪弹装填不便,使得线膛火枪的射速和射击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射手们不得不在随声携带一个木槌,这样的装弹率可想而知。
在战场上,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张韵不想自己的士卒面对金军或者蒙古的铁骑时因为装弹而导致的死亡。
因此,张韵索性将自己印象中的米尼弹也画了出来。
米尼弹,锥形弹头的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这样装弹就很方便。
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膛线。
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
后世法国人的这项技术革新弹解决了前装线膛枪装弹困难,使得步枪超过火炮,成为当时战场上的决定性武器。
有了膛线,发射子弹时迫于枪膛内刻有的螺纹线而旋转飞行,从而在高速运动中的精确指向性和长久稳定性,使远距离狙击成为可能。
当然了,想要真正的做到狙击,没有瞄准镜是不行的,不过张韵对此就一窍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