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命霍去病前往河西受降,霍去病在带领部队渡河时,发现匈奴兵有逃跑迹象。”
“便先到匈奴军营,控制浑邪王。”
“然后下令斩杀逃亡的军士,将浑邪王送到长安。”
“后汉武帝为控制河西地区,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霍去病因夺取河西地区有功,被赠封爵邑一千七百户。”
“元狩四年,匈奴将根据地迁到漠北,但匈奴单于仍派兵南下,掠夺财物和奴隶。”
“汉武帝为彻底击溃匈奴,准备了十万精锐骑兵,十万的步兵、运输兵、佚役。”
“同时调五万精锐部队给霍去病,命令霍去病从定襄出击,与匈奴单于正面交战。”
“后因俘虏提供“单于将往东”的情报,霍去病便从东部代郡出发,卫青则率军从定襄出发。”
“卫青于途中发现单于仍在定襄地区,便从沙漠北面追击匈奴单于,最终歼灭匈奴单于的主力军队。”
“霍去病从代郡出塞,走东路向漠北进军。”
“在深入敌方后,使用灵活战术在离侯山、弓卢水击败匈奴,接着向狼居胥山发起猛烈的攻击。”
“取得斩虏七万零四百余人、抓匈奴头领三人的战绩,使匈奴左部势力基本消失。”
“后霍去病在瀚海会师,并在狼居山主峰上筑坛祭天来庆祝胜利、犒劳军士。”
“战后汉武帝封赏霍去病五千八百户,并设其与大将军卫青相同的秩录,担任军事重任、执掌大司马。”
“元狩六年,二十四岁的霍去病去世。”
“汉武帝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谥封为“景桓侯”,赐葬茂陵。”
“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在茂陵东北方为霍去病修建一座雕刻各种石人、石兽装饰的大坟。”
李白:霍去病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狂风骤雨,迅猛而短暂。
当年,年仅十七岁,就开始了他的征程,那时,匈奴对于中原汉朝的威胁,如同一块沉重的大石,压得汉朝朝堂众臣喘不过气来。
西域的匈奴族群横扫大漠,常常掠夺汉朝边境,甚至一度打到长安城下。
面对如此强敌,汉武帝刘彻决定亲自出征,带领大军彻底消除这一威胁。
这个背景下,霍去病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一场壮丽史诗的主角。
霍去病的军旅生涯,是在公元前121年开始,那时刚刚十七岁。
汉武帝刘彻一度陷入了对匈奴的困境,需要一名勇敢且有创新思维的将领。
霍去病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敏锐的战术眼光,以及极强的执行力,令刘彻眼前一亮,便受命带领三千骑兵,驻扎在偏远的边境。
匈奴的铁骑常常掠过这些地区,对边疆百姓进行掠夺,猖狂至极。
霍去病的出现,则如一剂强心剂。
在与匈奴的第一次接触中,霍去病展现出了惊人的胆略和军略。
匈奴的强大不仅仅在于骑兵的数量,更在于他们灵活的作战方式,和战斗的机动性。
匈奴善于游击战术,他们的骑兵兵力分散,快速集结并突袭,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霍去病洞察到这一点,决定采取出奇制胜的策略。
带领骑兵,选取了一条与匈奴大部队,相对较远的路径,绕过了敌人的主力,并趁其不备,快速袭击匈奴的后方。
这一奇袭让匈奴措手不及,导致匈奴的骑兵失去了机动性。
在数天的激烈战斗后,霍去病不仅摧毁了匈奴的数支骑兵,还直接劫掠了他们的重要资源,收复了汉朝的大片失土。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战役,是这次之后,霍去病开始崭露头角。
这次战役,也让霍去病获得了汉武帝的极高评价。
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霍去病屡次出征,每一次都给匈奴带来巨大的打击。
无论是面对匈奴骑兵的突袭,还是深入敌人心脏的远征,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指挥能力,和无畏的勇气。
每一次的胜利,都是对他领导力和战术智慧的肯定。
霍去病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更加注重对军队的管理与作战准备。
这件事过后不久,霍去病就大病一场,卧床不起,很快竟然去世了。
据说他死时身上是令人注目的红色,而他的毛发和胡须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竟然全都脱落了。
他死前还低声怒吼,但是在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清。
当时为其诊断治疗的太医已经是全国医术最为高明的医生了,但他从未见过有一种病状如霍去病这般古怪,加上霍去病是汉武帝极其器重的人,一旦医不好可能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安全不保,因此不敢随意诊治。
不光是汉武帝,所有人在听到霍去病的死因后都十分震惊,
他们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双十年华出头、为国立功无数的好儿郎就这样离奇的死了。
因为霍去病去世是在李敢死亡后不久,还有传言称是因为霍去病错杀了李敢,李敢的亡魂前来索命了。
或许霍去病是因为杀害李敢后被内心的愧疚折磨的精神崩溃,所以身体情况转瞬即下;
也或许霍去病是因为汉武帝对于自己的包庇惶惶度日,既不知汉武帝此举是为何,
又不知该如何回报汉武帝对自己的这份知遇之恩和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交织之下引发旧伤,不日而终。
在古代,医学技术还比较落后,医生治病往往照本宣科,书中没有提过的就是疑难杂症。
霍去病的死因就是当时无法解释的一场怪事,以致于会出现索魂的传闻。
但不论为何,这个在战场上闪闪发光的明星过早陨落了,不能不说是汉朝的一大遗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