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那位厨师去宫里做一顿饭,但那时候进宫不允许自备材料。
这就让那厨师相当发愁,因为没有好汤他做的菜未必能比宫里御厨做的好。”
说到这里,科夫曼听得觉得很有趣。
他好奇地追问:“那位厨师用了什么办法呢?”
冯正明笑了笑继续说:“那位厨师经过一夜思考,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提前把汤煮好,然后过滤出来后,用一块布把汤都吸到那块布里。
然后就带着那块布一起到宫里去做菜。
进宫之后,他用一碗清水,把布里的汤泡出来,就用那一碗汤做菜。
事后获得了宫里皇帝的喜欢,皇帝给了他很多封赏。
他却只要了皇帝赏的金银,拒绝了留在宫里,出宫以后就赶紧离开首都。”
听完冯正明这个故事,让科夫曼先是一愣。
琢磨了一下,科夫曼明白冯正明这个故事的意思。
“哈哈哈,冯,你的意思是,鲁菜厨师的汤很重要吧?”
冯正明点头:“我们国内有句古话,唱戏的腔,厨子的汤。”
科夫曼很赞同这点:“汤确实是很重要的东西。”
时间临近中午,忙碌一个上午的厨师们,也几乎都已经收拾一番暂时结束。
不过厨师们没有关火,只是把火调整到最小的状态。
接下来还需要慢慢去炖煮这一锅的汤。
冯正明马上让赛事方的工作人员准备午饭送过来。
午饭也是早有准备,是夏老师傅安排人做的。
菜上也是很丰盛,务求是让厨师们都能吃得好吃得饱。
吃午饭,冯正明和老师傅们、评委们也是和厨师们一起吃。
只不过双方之间显得有些泾渭分明。
大家还是都遵守一份默契,尽量相互不进行交流。
防止被人说他们有暗中指点的嫌疑。
被盯着最紧的人,自然是冯正明。
程国胜他们一些大师傅,明显担心冯正明趁机给年轻厨师们传授经验。
不过冯正明压根没有要传授什么的意思,他和科夫曼是边吃边聊,还作为翻译帮科夫曼和老师傅们进行一些交流。
等到午餐结束,有工作人员专门来找到冯正明。
“冯状元,有几位赞助商的老板他们来了,说是想要见见你。”
冯正明稍微一愣,很快倒是明白了老板们找自己的意思。
应该是比赛厨师做葱烧海参的消息传出去,赞助商的老板们也想尝尝。
冯正明跟科夫曼和老师傅们,还有评委们都说了一声。
然后他就跟着工作人员先离开备料后厨这边。
回到酒店,冯正明见到了澳城赞助的大亨竟然也在。
看到冯正明,对方笑呵呵主动打招呼。
“冯状元好啊。”
冯正明赶紧上前和对方握手:“您好,没想到您还专程赶过来。”
“哈哈哈,我看了一些电视上的报道,感到你这场比赛确实办得很好,所以就专程过来看一看。”
冯正明:“欢迎欢迎,您能来那真是让我们的比赛变得更加有牌面。”
“我听说,明天比赛,第二道菜是做鲁菜的名菜,葱烧海参?”
冯正明点头:“是的,葱烧海参,到时候也请您好好尝一尝。”
“好,好,看来我来的很是时候呢,可以尝尝鲁菜的葱烧海参,是不是跟你这位状元做的味道一样?”
冯正明笑着介绍:“是有区别的,葱烧海参每位厨师做的味道都会有所不同。”
澳城大亨很惊讶:“每位厨师味道都会有区别?”
冯正明点头:“是的,葱烧海参是鲁菜大师傅的门槛,一位鲁菜厨师要成为大师傅,葱烧海参是必考的一道菜。”
听到这个说法,澳城大亨更加期待。
“好,这么说我还真是来的很是时候。”
冯正明接着便安排澳城赶来的大亨入住酒店,下午还陪着对方在曲阜逛一逛,去参观了孔府和孔庙。
比赛那边,老师傅们和评委们盯着,所有厨师们经过一番忙碌,也终于算是都准备妥当。
一些厨师会把已经发好海参浸入准备好的汤中去。
也有一些厨师,会把海参单独用煮好的汤汁去稍微炖煮一番。
这些步骤都是为了提前给海参入味。
海参确实是很难入味,所以不提前给足味道,最后做出葱烧海参味道会只在表面。
等冯正明陪同澳城大亨参观完,把对方送回酒店房间休息。
他再次赶回到备料后厨的时候。
这边所有厨师的准备工作都基本完成了。
在老师傅们和评委们见证下进行最后的封存。
接下来就是等明天正式的比赛。
到时候要看厨师们这一整天忙碌的成果。
冯正明没有过多干涉,等到现场差不多封存后,他才和六位师兄还有自己手底下青年厨师们汇合。
“怎么样?看起来你们应该都准备的不错?”
四师兄王家梁第一个开口:“正明啊,你这比赛办的,可是给我们出了不小的难题,葱烧海参是用大葱和海参烧一下就行的吗?”
冯正明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哈哈哈,听四哥这意思,好像是没做好啊?”
王家梁顿时一瞪眼:“谁说没做好?一个葱烧海参能难倒我?”
三师兄杨斌立刻笑着插话:“你看看,老四你被正明设计了吧?正明用话一激,你就自己把实话都说了。”
大家顿时全都笑了起来。
开怀大笑后,冯正明看向手底下青年厨师们。
“你们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到压力了?”
几个人先是相互看了看,然后全都点头表示压力很大。
冯正明鼓励:“没关系,尽力就好,当做是你们厨师考级去做。”
这话让青年厨师们全都认真起来,把这份压力当做成长激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