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冯正明开始让泉城几家店接收实习学徒,汇泉楼成为了大多数职校学生梦寐以求的实习首选。
其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并不了解,汇泉楼对实习学徒的严苛。
等到好不容易通过一番考核竞争,终于进入汇泉楼后厨。
实习学徒面对严苛的环境,虽然一开始多少有些不适应,但一两周下来也就差不多能摆正心态。
实习学徒刚进汇泉楼,全都统一被安排每天负责水台和切墩。
甚至他们连给主厨切配的资格都没有。
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在后厨比较边缘的地方练切墩。
他们每天练的东西,也都会被做成菜当他们工作餐。
这是冯正明有意这样去安排的。
冯正明会当着新学徒的面直白地说出原因。
“让你们切墩,是锻炼你们的耐心,一个厨师在后厨里,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每天重复的。
可能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做,这就需要你们有足够的耐心,能在后厨耐得住寂寞。
另外把你们切墩练的那些菜,做成工作餐给你们吃,是让你们记住不能浪费食物,以后你们正式当厨师的时候,要懂得尊重食材。”
对冯正明的这些话,刚进来的实习学徒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
可只要经历过汇泉楼后厨忙碌的场景后。
慢慢所有的实习学徒都会明白。
汇泉楼如今的名气很大,进入2000年后,大家经济条件获得提升。
很自然各种喜宴也会讲究一个排场。
无论是结婚,还是孩子满月,或者是老人家过寿。
还有孩子考取大学、考取工作,一些家庭也都会要摆上几桌庆祝。
那么这些宴席泉城大多数人的首选一定是汇泉楼。
也就导致汇泉楼一周里起码有三到四天必然有宴席。
所以汇泉楼无论中午还是晚上,可以说只要到了饭点都会非常忙碌。
实习学徒但凡经历过一次汇泉楼的忙碌。
他们就能体会到汇泉楼后厨的那份实力。
每当有宴席的时候,汇泉楼后厨里,李辉东和曹志国是必定要亲自下厨。
这个时候,别说是实习学徒,连后厨里青年厨师都只能打下手。
每道菜,李辉东和曹志国都会带着青年厨师进行精心烹调,并且还要保证最后摆盘的造型足够有美感。
单单是每盘菜里那些配菜的雕,就让实习学徒一个个都不得不惊叹。
他们在学校里的时候,也都学过这些配料的雕。
只不过学校里的老师通常也会说,大部分餐馆和酒楼里,是不会对配料雕。
可汇泉楼不一样,做宴席的时候,一定会对配料进行雕。
如此一来,光是雕的配料就让人看得是赏心悦目。
搭配上李辉东和曹志国两位大师傅的手艺。
可以说每盘菜还没吃,只是看着就会让顾客相当喜欢。
放在过去,李辉东和曹志国可能也不会这样去做。
但这几年受到冯正明的影响,李辉东和曹志国也形成习惯。
虽然冯正明如今因为店比较多,需要他不断的在各地跑。
大多数时间里,冯正明几乎不会到汇泉楼后厨忙碌。
可是对李辉东和曹志国这两位师兄而言,小师弟不来汇泉楼代表小师弟对他们的绝对信任。
因而两人必须要把汇泉楼给小师弟经营好,不能辜负了小师弟的这份信任。
这也是冯正明人多数时候不在汇泉楼了。
汇泉楼在泉城的名气、口碑反倒越来越好。
见识过李辉东和曹志国手艺后,实习学徒都会乖乖服气。
一些聪明的学生会在半年实习期里,每天非常认真去观察,记录下李辉东和曹志国,以及后厨青年厨师们一些技巧。
这些才是汇泉楼后厨实习期,对所有实习学徒最最宝贵的东西。
能亲眼近距离看到大师傅们做菜,听到大师傅们传授一些技法。
可能是很多厨师干上多少年都得不到的机遇。
学徒们实习期结束后,冯正明会给他们安排一个机会。
如果能够通过考核,获得几位师兄的认可。
实习学徒可以进入冯正明其他店里。
没能通过考核的一些,冯正明会给他们推荐去赵超兴的连锁店机会。
一部分人是不愿意去赵超兴的连锁店。
觉得去那做盒饭,是有些掉价。
冯正明也不会强求。
尊重个人选择。
也有一部份愿意去赵超兴的那些店里。
一来这部分人会选择赵超兴开在他们家乡的店。
二来赵超兴店里给后厨的工资也不算低。
总归能在家乡有一份工作,也算是对得起多年学厨的经历。
何况在赵超兴店里锻炼一段时间,手艺更加成熟了,还是有机会跳槽,或者是自己在家乡开个小餐馆。
冯正明把省里各家店的事情处理好,回到泉城也会每天在各家店分别走走看看。
有意思的地方是,赵超兴在省里其他城市开了相当多的分店。
可是在泉城他始终都是两家店。
发现这一点的人想到冯状元在泉城有四家店,倒是也明白赵超兴不敢多开分店的原因。
毕竟泉城本地人更喜欢去冯状元的几家店吃。
外地来泉城游客,首选也一定是冯状元的店。
赵超兴两家店在泉城确实没有竞争力。
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五月。
五一假期刚过,冯正明得到消息,泉城又有一家大酒楼正在装修。
有人看到那家正在装修的大酒楼,盖起来的招牌好像是聚宾园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