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2章 袁世凯的感慨(1 / 2)爱喝啤酒的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32章 袁世凯的感慨

滕毓藻不知道的是,被他在心中拿来和李玉林比较的王士珍,此刻正戎装严整地坐在京城袁世凯的官邸厅里,一边小口慢慢品着香茗,一边静静看着几步外晃个不停的袁世凯在出神。

武卫右军的驻地,虽然从最初组建时的小站,迁去山东,然后又从山东到河南,甚至番号也从武卫右军改为豫军,现在又归入相当于御林军的顺天军,可军服样式和颜色一直没有更换,依旧是原武卫右军的灰色军装。

铁良一心想要将国内所有新军抓在手中,可对于军装这一块确实忽略了,此时国内各省新军军服样式颜色几乎就没有重样的,这让各省新军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包括顺天军在内的所有非本省军队都是外军。

当然,这个外军不是指国外,是仅仅和己方的军队相比较而言。

要想将国内新军真正整合到一起,有共同的归属感,统一的军装其实非常重要,即便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王士珍,字聘卿,号冠儒,四十出头年纪,体态显得略有些消瘦。

王士珍不仅和滕毓藻、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出身于《北洋武备学堂,他们还都同在第一期,可他们的年龄相差较大,王士珍不仅比滕毓藻大了七八岁,比段祺瑞爷大了四岁,而他们几人中,年纪最大的则是冯国璋,他今年已经四十五了。

之所以出现同期学员中年龄相差较大的情况,这是因为《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不完全是考去的,尤其是前面几届,都是国内各军推荐报送去的,然后在经过录取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入学。

滕毓藻也是托人临时录了一个淮军的军籍,然后被推荐进入武备学堂的。

所以,前面几届同学之间的年纪,相互之间差距特别大。

这也是滕毓藻这个前身,在《北洋武备学堂同学中,几乎没有朋友的原因。

王士珍,在原北洋系将领中,也是很有名气的,历史上有北洋之龙称谓,排在段祺瑞、冯国璋的虎狗之前。

原有历史上,王士珍虽然不是和袁世凯关系紧密的人,也更不是袁世凯最青睐的人,可他绝对是令袁世凯尊重和信任的人。

原因很简单,王士珍淡泊明志,既不争权,也不夺利,所以他一直得到袁世凯的信任,曾历任军政要职,担任过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政府总理等高官显位。

王士珍在昨天,几乎同时接到陆军部缩编、整编的命令还有袁世凯的电报。

虽然袁世凯如今既不是河南巡抚,更不在陆军部任职,可由于豫军六镇是袁世凯一手组建的,这六镇高级军官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绝大多数人,对于袁世凯还是很感激其知遇之恩的,对袁世凯须臾不敢忘怀。

这些镇统们,都认为袁世凯依旧是他们的上官,是他们的主心骨,王士珍就是如此。

王士珍不仅是原豫军参谋长,他还兼着原豫军第六镇镇统的职务,也就是现在顺天军第十镇镇统,驻河南的四镇原豫军部队,还都愿意听从他的协调。

现在,袁世凯虽然不在其位,可依旧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原豫军六镇,甚至一些将领们,依然对袁世凯唯命是从,袁世凯也一直在暗中遥控着他们。

王士珍是今早从洛阳赶来京城的,他其实是专程来见袁世凯请示机宜的,只不过为了避嫌,先是假做到陆军部了解缩、编整编具体事宜后,才转头来袁世凯这里,等着袁世凯面授机宜。

这一次他来京城面见袁世凯,不仅因为他接到袁世凯要他进京面谈的电报,还受了在河南的其它三镇镇统所托,找袁世凯请示下一步方略,这一次缩编把他们也都搞得有些发懵。

袁世凯在河南的四个镇,各镇兵员虽然没有滕毓藻直军那么恐怖,可也都两万出头,眼看着要把自己训练好的士兵赶走,几个镇统那能不心痛。

哪想到见到袁世凯后,袁世凯并没有急着交待他什么,而只是让他稍安勿躁,说他在等候一个消息,消息确定后他才能有决断。

然后,王士珍就一直坐在这里,一边品茶,一边看着袁世凯在厅里转个不停。

袁世凯在京城的官邸厅,绿意盎然,摆设布局都极为精致。

因为袁世凯体态有些肥胖,夏季尤其怕热,所以夏季他在厅里呆的时间会很长,因此他对官邸厅也尤为重视,摆放布局都要他亲自过目点头才行。

虽然厅四角都摆放着散发着丝丝凉气的冰盆,可身材略有些肥胖、微皱眉头的袁世凯,即使穿着一身宽松凉爽的白色府绸衣裤,衣领甚至也敞开着,可还是右手拿着一柄折扇,一边不住地扇着,一边还要用左手中的一方手帕,不停擦拭着头上不断渗出的细汗。

此时,他正在青砖铺就的厅里,缓缓踱着步子。

厅里,除了他和王士珍,还有一个同样品茶的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一身白色西装,留在两撇修剪得整整齐齐八字胡须的圆脸中年人,此人名叫梁士诒。

梁士诒要比王士珍略小一些,今年只有三十五岁,是广东三水人。

梁士诒字翼夫,号燕孙,幼年随父读书,十六岁时,就读于广州青云书院,还曾经和梁启超是同学。

梁士诒是光绪二十年进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只是他这个进士出身的翰林,仕途却极为不顺,不知为何担任编修不久,就告假南归,开始在家乡凤冈书院讲学。

也许是耐不住寂寞,三年后,他又回到京城任国史馆协修,八国联军入侵时,梁士诒没有跟随慈禧西狩,而是选择还乡,仍讲学于凤冈书院。

由于其广泛涉猎国外财政、水利、交通等书籍,崇上时务经济之学,所以不顾已有翰林之尊,去年梁士诒竟然应朝廷经济特科试,而且成绩名列前茅。

可在复试前,因他的名字和康有为的原名祖诒、梁启超的姓各同一字,于是就有人在慈禧面前说他是“梁头康尾”,慈禧因而认为他是康梁同党,不予录取,导致他落榜。

其实,所谓康头梁尾,很可能是一句戏言,应该是被慈禧误解了。

得知落榜原因后,梁士诒一气之下,连国史馆协修也辞了,正准本回家时,却被袁世凯请到官邸。

因为袁世凯听说梁士诒通“时务”,许他前程后暂聘他担任自己幕僚。

梁士诒不知道的是,在滕毓藻得知袁世凯聘任梁士诒做幕僚后,还曾一度后悔不迭,暗骂自己把这个梁士诒给忘掉了。

别人不清楚梁士诒的过往,可滕毓藻这个穿越人士最清楚不过。

这个梁士诒在其它方面未必如何,可在经济上,尤其是筹钱赚钱上,绝对是一把好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