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言谈甚欢(1 / 2)林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人相谈甚欢,却见柴咏始终沉吟不语,萧正不由问道:“柴兄所思为何?”

柴咏看了看萧正三人,缓缓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柴某倒觉得萧贤弟的想法不无道理。”

哦?萧正三人疑惑的看着柴咏。

“从大势来讲,大隋朝这艘船,恐怕不是那么稳啦!”柴咏低声道。

萧正一愣,柴咏怎么敢非议朝廷?想想又释然了,怀才不遇的文人发几句牢骚,对朝廷吐槽几句也属正常。

杨文昌和许仲林颇为惊讶,柴咏何出此惊人之语?

“你我兄弟知无不言,柴兄有什么话但讲无妨!”萧正怕柴咏说这些话有所顾虑。

柴咏摆了摆手,“贤弟误会了,愚兄只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是眼下的朝廷......”柴咏摇了摇头,还是没把矛头直接对准杨广。

“各地义军绝非一时之患,哪怕圣上回师,恐怕也无力回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忽略了这一点,武力镇压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柴咏一脸忧愁,“因此,愚兄觉得,不论东征结局如何,朝廷是指望不上的!”

“柴兄也不看好东征?”萧正问道。

“不好说,胜负难料!”柴咏摇摇头,“按说双方兵力悬殊,胜败显而易见,但是打仗哪是兵力多寡而决定的,若是谁人多谁就能胜,还哪来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开皇年间的东征也是信心满满,最后还不是惨败而归?就当前而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缺,仅仅靠着兵多就能取胜?”

柴咏站起身,“一旦东征失败,后果极其严重,对大隋朝来说,将是致命的!”

杨、许二人听罢不由皱眉深思,东征真的会失败吗?

“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不能指望朝廷!”柴咏道,“眼下义军和官兵都在积蓄力量,张须陀要整合郡兵府兵,甚至需要请示朝廷招募乡勇,义军需要归拢队伍,整合内部各个山头,还要劫掠粮草,增强实力,但最迟两三个月之内,双方必有一场大战。”

“历城城坚墙高,张须陀百战之将,义军虽然人多,但短时间内却形不成什么战力,尤其没有攻城经验,应该是拿不下历城,如此西进的路便被封死,这时候如果向东退回长白山已经不可取,因为那附近刚被他们洗劫一番,回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向北进入渤海郡呢,那里一马平川无处藏身,从渤海郡向东便是大海,而且还要与豆子航的刘霸道争夺地盘,因此也不是好的选择,最后就只剩下一条路:南下!”

“南下的话进入济北,沿途长清、平阴包括咱们东阿,人少墙低,各地县城又难团结协同,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哪怕是流窜至鲁郡,和咱们也是近在咫尺。”

柴咏回身对三人说道,“愚兄赞同萧贤弟的想法,早作打算,此绝非固守之地!”

杨文昌点点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柴兄大才,小弟不如多矣!”

柴咏谦虚道:“文昌兄严重了,某这也是一家之言。”

许仲林道:“即便走的话我们也不必太过急迫,诚如柴兄所言,义军目前还没有形成战力,知世郎王薄不是蠢笨之人,因此不会轻易去碰历城这个硬骨头,许某觉得他现在的目标应该是长山、章丘这些兵力较少的县城,一方面以战练兵,积累声望增强实力,一方面劫掠财物囤积粮草,所以,我们现在不必自乱阵脚。”

“如果真如柴兄所言,咱们东阿确实危险!”杨文昌道,“历城有张须陀坐镇,应该不会有失,鲁郡乃是圣人故里,儒家传承之所在,太守郑善果必然严防死守不敢懈怠,而且他在鲁郡官声甚佳,不论寻常百姓还是富绅门阀都颇为拥戴,想要招募乡勇抵抗义军应该不难。”

“另外,鲁郡临泗、泗水两个鹰扬府虽然也被抽调多半,可毕竟还有近千人马,留守的越骑校尉李百药虽然是文人,却很得属下敬重,况且鲁郡和齐郡以岱山为界,博城乃是进出要道,郑善果只要守住博城,义军便轻易奈何不得。”

“因此,即便有小股义军流窜至鲁郡,也翻不起大的风浪,反观咱们济北郡,情况可就不妙了,长清、平阴去岁遭逢洪灾,百姓流离失所,不少地方都十室九空少见人烟,县城也已残破不堪难以固守,如此北面只有一个肥城孤掌难鸣,倘若义军南下进入济北郡,恐怕会势如破竹啊!”

萧正听了三人的分析佩服不已,这些读书人真不是白给的,条理清晰,鞭辟入里,一席话把局势剖析的明明白白,萧正很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