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2章 搞什么五代半,直接上第六代战斗机(2 / 2)宝宝小蛮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胡首长的这个问题并不算多么难,但是却别有奥妙。

如果王东来答不出来的话,那么就证明了王东来这番话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丝毫的价值。

但是如果王东来答出来的话,也能通过王东来回答问题的深度,来了解他的了解程度,以此来判断王东来的底气何在。

王东来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没有丝毫的担心。

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之后,王东来才出声说道:“要说第六代战斗机,我认为就要从第四代战斗机开始说起。”

“第四代战斗机因为导弹和雷达技术的提升,所以不再追求急速性能优势,而是突出中低空、亚/跨声速能量机动,追求高过载和大迎角特性,采用了大型脉冲多勒普雷达配合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加上全向攻击红外导弹,设计空战场场景是先进行中距迎头拦射,然后进行中低空近距格斗,在空战之中往往能够以非常大的交换比碾压三代机。”

“而第五代战斗机,则是在第四代战斗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飞行性能上增加了隐身性能,由此在作战能力上和上一代飞机产生了巨大差距,在对抗演习中创造了144:0的惊人战绩。”

“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战斗机看似只是在隐身性能上有所差距,但是两者的差距完全不以道理计。”

“就算是第四代战斗机靠小修小改局部、外覆吸波涂层、座舱盖金属镀膜等方式,也无法和真正的五代机正面对抗。”

“原因很简单,技术上差就是差,靠着小手段是无法弥补真正技术上的差距。”

“四代机正面雷达发射截面积在310平米之间,地面远程对空警戒雷达可在400千米之外发现,三坐标对空引导雷达可在300千米外发现,战斗机机载雷达可在100千米外发现,如果雷达发射截面积下降十倍,雷达发现距离缩小2/3,及时能量孔径积提高十倍,也只能增加一半的发现距离。”

“一台发射功率30千瓦、天线波束宽度2.2度、噪音系数3分贝、系统损耗9分贝、搜索范围水平90度、垂直30度,搜索时间10秒的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无电子干扰条件下可发现147千米外0.008平米的目标,在电子干扰条件下会缩小到约50千米,四代战斗机的战斗机机载雷达对0.001平米的雷达发射截面隐身战斗机搜索距离只有3050千米,电子干扰环境下缩小到520千米,即使隐身战斗机被四代战斗机飞行员目视发现,四代战斗机的机载雷达也无法锁定隐身战斗机。”

“五代机拥有四代机探测距离外‘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先敌脱离’的战术优势,可以使得战场单向透明,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所以,根据五代机相比较于四代机的领先优势,加上所呈现出的效果,第六代战斗机就必须拥有一项比较特殊,能够压倒性的性能特点,可以带来装备体系、部队编制、战术战法的颠覆性变化。”

“我很清楚,要研发一款战斗机的费用是一个天价,少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优势和辉煌的未来前景,就去强行研发的话,那就是巨大的浪费。”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了歼20战斗机,已经是在当前情况下所取得巨大成功。”

“我也相信组织肯定也早就设立了六代机的研发计划。”

“我更加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按时间完成这份计划,甚至完成的更早,完成的更好。”

“这个时间,我大胆推测一下,可能是2024年,或者是更早!”

“这些,我都很清楚,但是我依然觉得我们可以缩短五代半战机的研发时间,而将时间和资金投入到第六代战机上面。”

“对于第六代战机,我认为六代机的设计理念应该瞄准的是未来战场穿透性制空作战和进入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需求,就是追求大航程、高速、全向全频隐身和载弹量,具备良好的穿透性制空能力,飞翼布局隐形性能好,减少机身不连续面和独立结构散射区,因此具备针对l、s波段预警雷达更好的全向隐身能力。”

“当然了,一款战斗机的核心还是发动机,六代战机必须要搭载一款更加强大的,具备矢量推力的发动机,实现高超速飞行,就必须要有良好的设计,好减少空气阻力。”

“目前,现有战斗机的飞行高度只有一万多米,那么六代机的飞行高度就必须达到两万米以上,因为两万米以上的高度空气稀薄且阻力小。”

“在这个高度上的空气根本不支持传统涡扇发动机的运行,只有变循环与超燃冲压发动机才可以,采用变循环技术发动机可以减少差不多30左右的油耗,还能提高几乎50%的推力。”

“当年的sr71侦察机,就是在涡喷发动机的基础上改成了变循环发动机,但是速度增加到3马赫之后,涡轮喷气发动机受限于超温,往往已经无法工作了,只有超燃冲压发动机才能提供高超声速飞行所需的动力。”

“冲压发动机没有活动组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最低启动速度在2马赫之上,所以,从技术层面考虑,绝对是合格的。”

“如果只是这些的话,还不能体现出六代机的强大。”

“五代机的隐身性能所带来的好处,所有国家都能看得到,那么各国对于新型战斗机的研发,势必会在隐身性能上持续投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情况,就是同是五代机,大家都发现不了彼此。”

“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出现的,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可以提升战机信息化能力,当成主要性能。”

“大家都应该知道银河科技开展的有无人机业务,无人机最初的时候,就是军用,后面才变成了民用。”

“在进行六代机研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大胆一点,比如说让具有一定图象和视频自主处理能力的无人机作为分布式系统的节点,作战单元自主决策,再和六代机进行融合。”

“目前,以我国的通信技术,实现分布式作战并不算难,我们可以在战斗机上装载携带着炮弹的隐身无人机,无人机没有高档的相控阵雷达和航电,体型小、无驾驶舱、雷达发射截面积比之战斗机小好几个量级,在作战的时候,无人机携带几枚导弹提前弹出,占据有利发射位置,再由战斗机进行引导,实现a射b导,如此一来,一架战斗机就能拥有上百枚导弹的火力,甚至是更多。”

“与其说是六代机是战斗机,我更愿意将其称为物联网构成的作战平台,就像是海上航母一样。”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军事力量已经不是简单的更粗的炮管,更重的炮弹,更大的飞机,在数值上的抗衡了。”

“理念的敏锐更新,加上持续不断突破的技术,才具备了一个强大军事能力国家的基本要求。”

“另外,六代机还应该具备具备颠覆性的雷达技术,在这方面,有太赫兹雷达和微波光子雷达可以选择,太赫兹雷达可以越过隐身涂层获得涂层下面的金属图像,不但可以发现隐身目标,还能发现水下目标以及伪装目标。”

“而微波光子雷达极也是一款颠覆性技术的雷达技术,它具备探测距离远,目标识别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已经早就投入了这两方面技术的研究,并且,就在今年中电科集团就顺利研制出首部全固态太赫兹成像雷达。并且,微波光子雷达,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好像也已经见到了成效,距离成功不远了。”

“所以,雷达方面的问题,就近乎是扫平了最大的障碍,后续只需要处理好微型化和战斗机的适应性就行了。”

“……”

随着王东来侃侃而谈,会议室里的众多院士脸色都是齐齐一变,以及几位领导。

王东来提出来的六代机设想,实在是给众人开了眼界。

众人也没有想到六代机还可以这么设计。

王东来的这番话,顿时就给了众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原来六代机还可以这么设计。

除此之外,便是抑制不住的对于王东来的惊讶了。

王东来懂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从这番话来看,倒像是一个深耕战斗机设计研发几十年的老前辈,根本不像是一个年轻人。

但是,又从六代机设计的种种先进和激进理念,也能明显感觉出一种年轻人张狂自信的生命力。(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