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诺见状笑道,“怕吗?”
“有点,大牌明星的气场还真是强大。”唐烟心有余悸道。
陈诺闻言看着唐烟的俏脸道,“放心,你也会有这一天的。”
“嗯!”唐烟看着陈诺的俊脸笑着点头,对于这一点她是确信无疑。
“对了,你现在有没有签约经纪公司?”陈诺突然问道。
唐烟闻言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不过已经有人找我了。”
陈诺听后直接道,“那就签我的经纪公司吧。”
“你什么时候开了家经纪公司?”唐烟疑惑道。
陈诺笑道,“快了,到时候你就是公司的第一位艺人。”
“你不会是因为我才开这家经纪公司的吧?”唐烟略有些不好意思,又一脸期待的看着陈诺。
陈诺闻言看着唐烟的俏脸道,“可以这么说,这样我们俩以后就能凑好时间在一起了。”
唐烟听后瞬间心花怒放,看着陈诺的俊脸连连点头,“嗯嗯嗯!”
陈诺看着喜笑颜开的唐烟,心想不会真的信了吧?
真傻白甜?恋爱脑?
来不及多想,陈诺便和唐烟一起走上了魔都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
周围全是闪光灯噼里啪啦的声音,作为国内最近一个多星期热度最高的圈内人。
媒体对陈诺的追逐可谓是锲而不舍。
配合着媒体和唐糖凹了几个造型,拍完照之后,陈诺便带着唐烟走进了会场。
“陈导,幸会。”刘业走过来道。
陈诺闻言笑,“你也来了?”
“嗯,我这次来主要是和梅姨见面。”刘业道,“我们正在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陈诺听后点了点头,“那可是好机会,梅姨的演技不用多说。”
“是啊,所以常姐也跟过来,专门跟进这次合作。”刘业道。
陈诺闻言眉头一挑,常季红也来了啊。
很快,丁荫南登台并邀请了一种评委上台,讲了五分钟后正式宣布了第7届魔都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
随后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寄生虫》的导演,陈诺被邀请上台发言。
“《寄生虫》是一部凝聚了我们整个剧组所有心血的电影,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陈诺没有多说。
《寄生虫》很快便开始了全亚洲首映!
……
两个多小时之后,《寄生虫》的字幕升起。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无数人都看向了陈诺,既感慨于陈诺的年轻,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电影才华。
《寄生虫》真是将香江社会的阶级对立矛盾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过程有些魔幻。
但是主题表达的再清楚不过,也再深刻不过了。
“陈导,真不愧是戛纳金棕榈影片。”
“拍的太好了。”
“的确不错,但也没有吹的那么神吧!”
……
陈诺听着周围人的评价,只是面带微笑。
丁荫南又上台说了几句话,然后便宣布开幕式圆满成功。
作为焦点之一的陈诺很快便被蜂拥而来的媒体记者给包围了。
从戛纳回来之后,陈诺直接藏身剧组,杀青之后又躲进了剪辑室,媒体记者并没有机会正面采访他。
现在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陈诺离开。
“陈导,首先恭喜《寄生虫》获得金棕榈大奖,作为国内第二部金棕榈大奖影片,感觉如何?”
“谢谢你的祝贺。”陈诺笑道,“能够获得金棕榈自然是十分开心,性奋。”
“《寄生虫》还会再次去冲击美国的金球奖和奥斯卡奖吗?”
“当然。”陈诺笑道,“既然都获得了戛纳金棕榈,没道理不去美国好莱坞走一圈的。”
媒体记者闻言笑。
“这已经是你第四次冲击奥斯卡了,觉得有把握吗?”
陈诺听后笑了笑,“我又不是评委,可不敢打包票,能够入围的都是佳作,谁获奖都有可能。
我能做的就是去报名,然后等待,当然了,我肯定希望自己能够获奖。”
“那我们先祝陈导马到功成,《寄生虫》什么时候能与国内的观众见面?”
陈诺闻言道,“华影和伯纳已经在研究这件事了,应该能够尽快的让大家看到。”
“陈导,《前目的地》什么时候能够上映?”
陈诺听后眉头一挑,“目前《前目的地》还没有制作完成,至于什么时候能够上映,暂时还未可知,一切等完成了再说。”
“陈导,作为您第一部转型的国产商业电影,您觉得《前目的地》的票房能够达到多少?能否让您自己满意?”
陈诺闻言顿了顿,“票房自然是越高越好,但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拍摄国产商业片,最终票房如何只能交给观众了。”
“陈导,您是对《前目的地》的票房没有信心吗?冯导可是还想着和您比比票房高低呢。”
陈诺听后忍不住想吐槽,冯大炮这是借机为《天下无贼》炒作,同时未必没有打压自己的意思。
毕竟陈诺也是华艺的股东之一,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冯大炮想坐稳华艺第一电影大导。
甚至是国内第一商业片大导的名头,自然对陈诺这个后起之秀有些敌意。
“冯导作为贺岁片之王可不是现在的我能够比拟的。”陈诺笑道,“《前目的地》只要不赔本就算是成功了。”
媒体记者闻言纷纷想,《前目的地》的投资是1500万人民币,想要不赔本那至少得获得4500万的票房。
这个票房成绩可不简单,放在去年足以排在内地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3了!
不过今年想要以这个票房排在季军恐怕不行了,因为今年内地将上映老谋子的《十面埋伏》、星爷的《功夫》。
还有冯大炮的《天下无贼》、程龙的《新警察故事》。
更不用说还有引进的好莱坞大片了。
《前目的地》想要杀出重围只怕很难,想像张一谋转型之作的《英雄》那样横扫八荒更是没有一点儿可能性。
陈诺转型拍商业片,还是国内根本不擅长的科幻片,在媒体记者和业内看来,只怕大概率要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