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各大帝国反应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是大元的礼部侍郎完颜康。“陛下,臣还有一事担忧。”完颜康神色忧虑地说道,“那大隋崛起后,其文化、经济等方面或许也会对我大元产生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加强对国内文化和经济的保护,以免被大隋同化?”
这个问题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凝重。元英宗沉思片刻后说道:“文化与经济乃国之根本,我们自然不能忽视。传朕旨意,加强对国内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鼓励发展本土经济。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和经济的影响,要保持警惕,但也不能盲目排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后,朝堂上又围绕着如何应对大隋可能带来的贸易竞争、人才流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直到天色渐暗,元英宗才宣布退朝。
退朝之后,元英宗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大隋的崛起已经成为了大元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大清,皇宫内的乾清宫中,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朝会。大清的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身着龙袍,面容冷峻,目光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严。
“近日大隋崛起之事,想必诸位爱卿都已听说了。”玄烨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这大隋地处辽东,与我大清相邻,其发展势头迅猛,对我大清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朕想听听,你们有何应对之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出列,此人是大清的内阁大学士索尼。他躬身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我大清应先发制人。那大隋初立,根基未稳,此时正是我们将其扼杀在摇篮中的好时机。我们可集结大军,进攻大隋,以绝后患。”
索尼的话立刻引起了一些武将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赞同。然而,另一位大臣明珠却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陛下,臣以为此时贸然进攻大隋并非明智之举。”明珠微微皱眉,说道,“大隋虽然刚刚立国,但能在短时间内灭掉高句丽和百济,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而且,我们对大隋的虚实还不太了解,盲目进攻,很可能会陷入一场持久战,这对我大清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明珠的话让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玄烨微微点头,示意明珠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我们可以先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屯兵驻守,防止大隋的进犯。同时,我们可以派遣间谍潜入大隋,了解他们的军事部署、政治情况以及经济实力等。待我们掌握了足够的情报后,再制定相应的战略。”明珠有条不紊地说道。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鳌拜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满脸横肉,眼神中透着一股凶狠之气。“陛下,臣不同意明珠的看法。我们大清向来以武力称雄,岂能被一个小小的大隋吓倒?若不趁此时机给大隋一个下马威,日后他们必定会更加嚣张。”
鳌拜的话一出口,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索尼和鳌拜,主张进攻大隋;另一派则支持明珠,主张先加强防御,收集情报。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玄烨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却在权衡着利弊。他深知,战争一旦爆发,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但他也明白,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大隋的威胁,大清的未来也将岌岌可危。
“好了,都别吵了。”玄烨终于开口,制止了大臣们的争论,“朕认为,明珠的建议更为稳妥。先加强边境防御,派遣间谍收集情报,这是当务之急。至于是否进攻大隋,我们要根据掌握的情报,再做定夺。”
“遵旨!”群臣领命。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皇子站了出来,他是玄烨的四子胤禛。“皇阿玛,儿臣还有一言。”胤禛恭敬地说道,“儿臣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大隋的军事动态,还要关注他们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大隋若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其文化和经济方面想必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可以派人去学习他们的长处,以增强我大清的实力。”
胤禛的话让玄烨眼前一亮,他微微点头,说道:“胤禛所言甚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此事就交由你负责,挑选一些有学识、有见识的人,前往大隋,暗中观察他们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儿臣遵旨!”胤禛领命退下。
朝会结束后,玄烨独自一人在御园中踱步。他望着满园的草,心中却无法平静。大隋的崛起,如同一块巨石,打破了大清原本平静的局面。他知道,未来的日子里,大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也坚信,只要自己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大清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在长安那气势磅礴的太极殿内,大唐的皇帝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他身着黄色龙袍,头戴冕旒,面容英俊而威严,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深邃。大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
“众卿,近日听闻大隋在辽东崛起,其势汹汹,已灭高句丽与百济。此消息传来,朕深感忧虑。大隋的崛起,对我大唐而言,究竟是福是祸,诸位有何高见?”李世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
宰相房玄龄出列,他微微躬身,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大隋的崛起,对我大唐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隋地处辽东,与我大唐虽不直接接壤,但也相距不远。其军事力量的壮大,无疑会对我大唐的边境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隋的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与大隋的交往,了解其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而促进我大唐的发展。”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我们可以先派遣使者前往大隋,表达我大唐的友好之意,同时也借此机会了解大隋的虚实。在外交上,我们要保持灵活的策略,既不能与大隋为敌,也不能过于亲近。在军事上,我们要加强边境的防御,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防万一。”房玄龄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