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人的声音传到这边,起初还是小声的,说着说着,声音却大了起来,好似故意想让人听到。
“艹,狗日的你说谁呢!”包力猛一拳捶在桌面,站起来怒瞪着说话的几个年轻人,刚刚摆上桌的咖啡都被他震洒出来。
邻座的几个巡捕都听到了几人刚才的话,巡捕中的小丁早就蠢蠢欲动,此刻见包力发作,当即抽出身上的警棍。
“娘的小赤佬,敢说强哥坏话,老子弄死你!”小丁拎着警棍指着几人,凶人露目,说着就要上前。
其他几个巡捕见状,对视一眼,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桌上的咖啡还冒着热气呢!此刻都不好落于人后,全都站了出来。
“哎哎哎,别动手别动手——”陈世襄赶忙起身拦着几人,“这几位朋友吃不着葡萄,难道还不让人家说说酸话吗。”
几个年轻人本为包力和小丁的凶相所摄,但见陈世襄将人拦下,胆气又冒了回来,听到陈世襄这话,全都怒斥道:
“呸,谁说酸话呢!你以为谁都像你吗,小白脸!你有手有脚,干什不好,竟然吃软饭靠女人养活,丢脸!”
“就是,听说你还读过大学,你爸妈让你读大学,是为了让你吃软饭的吗?如今国家羸弱,列强环伺,作为大学生,你不思报国,竟然吃软饭,耻与汝辈为伍!”
众人站在道德制高点,逮着陈世襄,或者说陈文强的痛脚,一阵大骂。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包力,听着几人的话语,气势都不由弱了几分。
陈世襄倒是一点不怒,似有唾面自干的精神,他看了看几人,笑了笑说道:
“几位朋友这话可说错——”
“呸,谁是你朋友!”
“都说了,耻与汝辈为伍!”
“就是,耻与你为伍!”
“我也一样!”最后一人高声附和。
看着义愤填膺的几人,陈世襄笑了笑,见几人骂完了,方才继续说道:
“刚才你们可说错了。我那不叫吃软饭,几位朋——”见几人又开始瞪眼,陈世襄换了词。
“几位先生,我可不是吃软饭。话说你们知道‘吃软饭’这个词语的由来吗?”
见陈世襄不羞不怒,还一脸正经地问自己问题,几个年轻人都被他这反应弄得不上不下。
“不就是上海的方言俚语吗!”其中一人道。
陈世襄看了看说话之人,对其笑着点了点头:“就算是方言俚语,也总有个出处不是。”
包力搞不懂陈世襄要干嘛,怎么还跟这几个玩意聊起来了,他只好在旁边等着,想着要是接下来陈世襄说不过他们,再出手揍他们一顿,给他们长长教训。
自家人自己骂可以,哪轮得着他们几根撮毛在这儿说三道四。
几个年轻人你看我我看你,被陈世襄给问住,他们哪知道“吃软饭”这词的出处,几人眼看着就要恼羞成怒。
陈世襄这时出声缓解了他们的尴尬,他笑着说道:
“说是很久以前,有个有钱的老寡妇包养了一个年轻人,两人有一天下馆子吃荷叶米饭,店小二问年轻人:‘二位是吃硬点的还是吃软点的?’
“小情人知道老寡妇牙口不好,为讨欢心,赶紧答道:‘吃软的!’
“小二听了呵呵地笑了:‘老太太吃软的,你一个大小伙子也吃软饭呀?’
“此语引得周围食客哈哈大笑,小白脸羞惭不已。从此‘吃软饭’一词便粉墨诞生了。”
陈世襄说完,微笑看着几人,旁边几个巡捕都暗自点头,他们都知道“吃软饭”这词,却不知道这词怎么来的,这下可算是长见识了。
几个年轻人气势不由弱了几分,但一人还是强自道:
“那又如何,你知道它的出处又有何了不起?还不是一个吃软饭的!你这叫明知故犯,更加可耻!”
说到后面,年轻人气势又足了起来,旁边几位伙伴都是高声应是。
咖啡馆老板这时已经走了过来,见几人在辩论没有动手,又听服务员说了大概经过,便没有着急介入,在旁边看着热闹,反正现在客人不多。
俄国人也有决斗的习俗,他们发生矛盾,都是用剑和枪来决定对错的,吵吵嘴在老板看来不算什么,甚至有点娘娘腔。虽然如今的俄国已经不提倡决斗。
“非也非也!这位先生看来还是没理解我说的话。什么叫吃软饭?像刚才我讲的故事那样,贫穷的年轻人找了个富有的老太太,那才有软饭吃。
“我和顾小姐不一样,我们这是自由恋爱。而且顾小姐不吃软饭,我也不吃软饭,非要说我吃软饭的话,我这也是软饭硬吃。”
陈世襄这话属于狡辩,但无所谓,只要有用就好。
“至于你们说我是大学生,吃软饭便辜负父母辜负国家的话就更荒谬了。
“远有西汉陈平,以贫寒之身娶富家之女,恰如诸兄谓莪之吃软饭,但吃软饭的陈平却助高祖戡定乱世,开西汉两百年基业,功高于世,青史留名。
“近有我伯父顾先生,顾先生年轻之时仅为一贫穷卖力的车夫,却娶了车行老板的女儿为妻。也如诸兄口中吃软饭之人。但顾先生如今却成为上海滩闻人,工商实业之代表。
“所以,人之于国于家,是否有用,又岂是吃不吃软饭就能轻下定论的。
“诸位若想报效家国,我看也不是在这咖啡馆喝着咖啡,听着音乐,拿着《跳舞日报》,聊着歌星舞星就能实现的,或许还得另做努力。
“最后关于川渝男人是耙耳朵的言论,我想大家误会了,川渝男人并不是怕老婆,而是尊重老婆。老婆是娶来心疼的,而不是打疼的。
“区区浅见,与诸位仁兄共勉。”
陈世襄说完,朝几人微微欠身,端正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绝不是在讽刺嘲笑几人。虽然他就是。
几个年轻人闻听这话,低头看了看还拿在手中的《跳舞日报》,羞惭不已,连体面的回礼都做不到,在几位巡捕戏谑的眼神下,用报纸匆匆掩面逃离。
……
Ps1:河南那事闹的厉害,特此申明,本人不是地域黑,书里若出现,必然是小说里的剧情或人物需要,或者就是一些梗,不代表作者。本章先自黑为证,
Ps2:撮毛:我查了一下,好像没有这个词,一般用法是“一撮毛”,文中我一顺手就写出来了。可能是受《水浒传》里面“撮鸟”的影响。“撮毛”这词一看就是骂人的,我就没改。撮鸟:鸟借指屌,如此撮毛的“毛”也可顺势延伸,骂人倒是更狠一点。
Ps3:《跳舞日报》:民国有这份报纸,但不确定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