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一章 研讨会(2 / 2)躺平青年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女生优先!”

韩文静一听这话就有点不乐意。

“要我说,杨学弟先来吧!按年纪来,毕竟相比咱俩,杨学弟学习的时间最短,咱们说完了,杨学弟就没得说了。”

胡志华一听这话,也有道理。

“要不杨学弟你先来?”

杨兴武刚想说话,余利民开口了。

“好了,别吵了?抽签吧!这样最公平。”

余利民撕开一张纸,写下序号,团成三个纸团。

杨兴武、胡志华、韩文静三人各自领了一个签。

打开一看胡志华是一号,韩文静是二号,杨兴武最后。

“好了,顺序出来了,志华,你先说!”

“好的老师,两位我就先抛砖引玉了。”

胡志华说着开始汇报自己的这十天来所调查到的事情。

“这十天来对于广交会我挨个观察了一遍,在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譬如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丝绸瓷器这些,算是咱们国家的特产,咱们国家的英文名字就是来源于瓷器。

这充分说明了老外对于咱们的印象,想到这一点我着重观察了一下,瓷器与丝绸的销售情况,特别是丝绸,开馆第一天就被老外哄抢一空,其中还有老外在现场打架,可见丝绸是非常抢手。

瓷器当中除了景德镇的瓷器名声响亮之外。

杨学弟老家的汝窑也非常有名,五十年代汝窑开始恢复生产,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明代汝窑水平。

在今年的广交会上,汝窑大放异彩,更是拿到近百万美元的订单,汝窑是宋时的五大名窑之一,杨学弟老家就独占其二,有汝窑的榜样在前,钧窑、官窑、定窑、哥窑这四窑我觉得也可以进行恢复生产工作,既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也能创汇。”

余利民听到这里开口表态。

“不错,丝绸与瓷器是我国传统文化,在众多工艺品与纺织拼当中,这两类的产品附加值也最高,如今汝窑已经实现生产,当真是可惜可贺!志华,你继续!”

胡志华听到赞扬之后,干劲儿十足。

“除此之外,我还统计了一下咱们的白酒销量,汾酒不愧是当之无愧的汾老大,自五年前获得国家金质奖章之后,汾酒的销量早就是市场第一,在广交会的展台上,见到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客商,来购买汾酒。

名声早已传至海内外!

只是可惜晋省的醋,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出名,老外对这个产品不太感兴趣,后面我在调查了一番后,发现老外对甜食非常感兴趣,对于醋自然就欣赏不来。

我这次的调研报告也是围绕咱们国家的优质特产进行,应当大力提高这些产品的产量,创造更多的外汇,加快国家的发展。”

余利民听到这里问道:

“还有吗?”

“没有了,这是我的调研报告,针对各个省份的特产,进行了调研分析,以及数据说明!”

胡志华说着,双手拿着报告走到余利民身旁递了过去。

余利民伸手接过,翻开看了一会儿点点头,挥手让胡志华回到座位上。

胡志华交完报告就回到座位上坐下,朝着杨兴武致以歉意的眼神。

杨兴武看到这个情况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什么情况,随着韩文静的讲述,他也就没在意,专心听起了韩文静的报告。

“我这十天,在参观了整个展馆之后,发现我们创汇的大头都是在重工业机械和矿产原材料上面。

我查了一下历届逛交会的成交金额,特别是进入80年之后,每届广交会动辄二三十亿美金的成交金额,大半都来自于这些产品。

许多东西咱们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我在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到一些苦恼和困惑。

像大庆的原油,直接卖原油,价格很是低廉,如果对原油进行提炼在出售应该会换回来更多的外汇吧!如此也算是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再比如铁矿石,咱们国家的铁矿储量本来就不高,鞍钢的特种钢材也是世界水平,为何不直接卖成品呢?还卖原矿石。

以及赣省的铜矿石这些?”

听到这话,余利民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有些苦涩,一个学生都能看明白的东西,他们这些人又何尝不知?

轻叹了一口气,这才开口。

“你能看到这一点,老师很欣慰,你们都知道,身不由己这个词吧?别看咱们国家每年赚这么多外汇,但是外汇储备一直是紧绷的状态,特别是前几年一度到了负13亿美元。

石油精炼也好,特种钢材也罢,老外有的需要,有的不需要,买的也不如你们想象当中的多,相反对于原料矿石这块儿他们倒是比较钟爱,这些东西运会他们自己国家去,一提炼利润又会高不少,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买原矿石的利润更高一些。”

“那咱们不能提高定价吗?”

韩文静听到余利民的话,再次追问道。

“说的容易,价格高了,外商自然就不会买了,要知道现在的情况是咱们需要外汇,这些东西捂着不卖,拿啥发展国家?

你能想到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利益,当有足够大的利润时,这些老外就是就像狗皮膏药一样,撵都撵不走。

记住这一点,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老师,莪知道了,这是我的调研报告,以及对原料的加工使用这块儿的建议。”

韩文静说着把调研报告放递给余利民,余利民接过之后,看了一会儿,这才示意韩文静回去坐下。

“好了,兴武,到你了!”

杨兴武听到这话,当即阐述起了自己这些天的调研结果。

“胡学长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保留,以此创汇,韩学姐着眼于原材料的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

相比于两位学长学姐,我的法子,就比较简单粗暴,用近代史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十天来,我发现了许多在国内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老外结婚时穿的婚纱,竟然是白色的,在咱们的理念当中,这玩意儿就是办白事用的。

但我在看到这个东西后,经过多方了解,在六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广交会上,当时许多客商争相订购,如今六年过去,广交会的婚纱展台,也越来越多,款式和样式也越来越齐全,创汇额也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羊城本地有一家花雨伞公司,仿照老美的花雨伞,年成交额都在千万美金以上。

以上两个例子,在我看来,如果我们选一到两个国外火热的轻工产品进行仿制,未必不能复制婚纱与花雨伞的成果。

老师刚才在点评韩学姐时,说过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利益。

咱们仿制出来后,成本必然会比那些老外在本国采购的价格便宜许多,也不怕他们不来买,到时候,咱们就可以借此机会赚取大量的外汇!”

“好好好!”

余利民听到杨兴武这番发言,忍不住拍案叫绝!

胡志华和韩文静听到杨兴武的这番发言,也忍不住为其所找的角度感到佩服。

他们都着眼于国内,而这位杨学弟,直接着眼于全球。

诚如余教授先前所言,广交会能吸引这么多外商到来,政治只是辅助,最更根本的还是利益所在,没有利益,政策一旦松动,这些人自然也不会再来。

但是有了足够的利润后,无需咱们催促,这些人就如闻到味儿的鲨鱼一样全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