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断文官的钱袋子!(1 / 2)炖烂的肉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乾清宫内,朱常淦再次去了一次军机处,听着锦衣卫的汇报,然后又召集几个大臣开了一个小朝会。

六部九卿全部在列,正说着,突然看到外面王承恩在不住的走动。

他使了一個眼色,王承恩快步走了过来,在朱常淦的耳边说道:“皇爷,湖广、江淮、南直隶等地区,所有的税银船沉了。”

朱常淦的瞳孔猛地一缩,咬牙道:“又给朕来这一套?”

和上次的运粮船何其的相似,上次的运粮船多少还有一些转圜之地。

这次却是直接针对税银船,这意味着什么,朱常淦再清楚不过。

“好好好……朕本来还想过段日子再收拾他们的,如今看来他们自己便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猛地扭身,再次来到文华殿,“孙阁老,毕自严,刚刚传来的消息,湖广、南直隶、江淮地区的税银船沉了,工部所有的项目暂停,兵部除了练兵,所有边镇的修筑事宜暂停拨付银两。”

“嗯?”

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愣住了。

“陛下,这怎么可以啊,若边镇所有的修筑事宜,满清和蒙古进来,我们该如何抵挡?”

“陛下,不可啊!”

“陛下……”

大明朝,所有那些在边镇上有名的文官,最显眼的政绩是什么,那就是修边墙。

说白了,就是修了多少堡垒,又整修了多少的城池,这同样是作为知兵的文臣典范。(翻开明史,你会发现密密麻麻,里面这玩意儿写的多的数不清。)

在明史之中,练兵的好坏不会作为统帅业绩的好坏评价标准,反而在边镇搞工程就是有作为的好文官。

这就是文人士大夫以及官僚的无耻之处,对于文官们而言,搞基建,皇帝和百姓们看得见,这东西实实在在的放在这里不说。

关键文官们可以打着修边墙,修城池的名义,大捞好处。

与修筑边城相比,练兵费时费力,还得罪当地的官僚乡绅,费力不讨好,还捞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明末后期,所有的文官热衷于外派出去边镇,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朝廷拨款修边城,至于士兵是不是有饭吃,有军饷,是不是愿意为朝廷卖命,这些都不关我的事。

这是一个既可以捞好处,又可以捞政绩,还让人说不出话来的好项目!

上上下下都高兴。

这就是文官的逻辑,也是史书的评价。

朱常淦同样也是分析了大明朝的财政之后,发现这个bug。

崇祯超本来就没有钱,面临威胁,就不停的被迫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这些大工程,也就越发的没钱去养兵。

半饷,甚至无饷,导致野战的军队越发虚弱,甚至哗变。

重物而轻人就是在这种畸形行政模式之下,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宁可修一堆毫无用处的堡垒城墙,也不愿意给士兵多发一点银子。

文官们只要政绩,只要银子,不管士兵们的死活,也不管大明朝能不能打得过外族,只要将边城修起来,立在那里,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许多人都说大明朝的宗藩将大明朝给吃空了,可实际上,到了崇祯朝,财政早已经不足以支撑宗藩们的支出了,一直欠着。

崇祯朝最大的吃钱大户,就是修边城。

但这些文官从来就不会去想,任何城堡和城池都是依靠人去守的。

饭都吃不饱,家里的生计难以维持,这样的明军怎么可能去坚守吗?

更不要说去和鞑子野战。

“陛下……”孙承宗此刻也站了起来,说起来,他才是修边城最狠的那个人,所以孙承宗的脸色也是极其的难看。

朱常淦制止了他,“此一时彼一日,萨尔浒之战到去岁之前,我们是打不赢一场对鞑子的野战,但现在我们可以打的过。”

“既然打的过,我们就越要将所有的钱粮放在练兵之上。”

“武则天打契丹,第一次唐军八万,大唐大败,然武则天立马准备第二次战役,希望唐军对契丹又全军覆没。

然后第三次唐红军就剩二十万,再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