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高额赏赐和严格军法练起少量精锐的办法,已经在此时开始显露出它极大的弊端。
过于严苛之下,没人敢担责任,这种恩宠与惩罚都在两个极端的做法,远远谈不上张弛有度,让将领彻底失去了放手一搏的选项。
。。。。
卑谬城,此处距离阿瓦大约还有三百公里上下,按莫子布目前的行军速度,大约还需要十二天左右。
但莫子布现在又不能马上进军。
因为首先他得搞明白,为什么他一路如此顺利的劫掠到卑谬,三百多公里的路程,不是说势如破竹,而是他没遇到任何抵抗。
就算白象王把全部的军队都用到了新街和老官屯,那也不至于紧急情况下不能动员个万把人左右来拦截。
其次,虽然军官是士兵的思想工作是做通了,但是把这些银钱和其他物资以及女奴运走,也是需要时间的,必须等李献文派大船上来接。
同时,莫子布还要给李献文一些时间,让他做好准备,因为这几十万两财货的涌入,光是登记在册就不是一件小事,识字的人太少了。
而且后方这些人不敲下警钟,要钱不要命的人,也肯定会有。
李献文也要先在仰光统一思想,紧箍咒上的足足的,才能做好接收的准备。
莫子布长长叹了口气,这还是他承父祖八十年积攒,有个小小基业的情况下。
比如财货,莫家存银四百多万两,各种粮食二百万石。
比如合格的文官,也就是后勤、财务、审计这些方面的人才,鄚玖、鄚天赐父子两代培养了四五十人,也全给了莫子布。
这样他才能搭的起这个台子,要是没有这些,该有多么的困难。
果然逆天而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既然已经把纪律给拉回来了,整风运动就不可能不继续下去。
从此时起,就不要再四处劫掠了,要严格军纪,一直打到阿瓦城下之前,甚至是攻破阿瓦之前,都不许劫掠。
不然他妈的还有三百公里呢,又抢一路,还是最后会搞得军无战心。
那么不如现在就严格约束,同时用拿下阿瓦后再放肆大抢,来把士兵的士气和胃口给吊起来。
同时,莫子布心里也开始逐渐明白,扩军势在必行,不然下面人要吃饱了。
而就算扩军了,他这昆仑山堂的精兵,最多用到打下安南,其中的绝大部分就会驱使不动了。
要继续进行下一步,必须要现在就准备下一支可用的军队。看来缅甸战役结束后,就要开始着手培养。
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收揽孤儿组建义儿近卫军。
开始搞民族主义,从大陆上招揽八到十二岁的孩童下南洋,灌输驱逐鞑虏等民族主义思想。
一批批的培养,或许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干这事的大学。
等到十几年后全有安南,这些孩子大多十几二十多岁,有个几千到几万出头的规模,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
五日后,新的消息传来,白象王之所以啥也不知道,那是因为巴拉敏丁这个狡猾的家伙,知道自己坏了白象王的大事,害怕被白象王整死。
他根本没有回阿瓦,而是直接畏罪潜逃,给躲起来了。
这就导致白象王对下缅甸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他还以为巴拉敏丁在勃固到毛淡棉一带,尽忠职守呢。
而这个消息,是从仰光来的,提供消息的人是一个昔日与苏基将军有旧的缅人军官。
莫子布立刻意识到了问题,他命令苏基将军传话给巴拉敏丁。
告诉巴拉敏丁,他抛在毛淡棉的族人,莫大王并未加害,如果他愿意弃暗投明,族人全部还给他。
毛淡棉的田地没了,但仰光以北的好田土随便他选,莫子布也愿意册封他为侯爵,如同苏基将军这样。
七天后,仰光来人了,来者以快马日夜不停狂奔而至,身份竟然是巴拉敏丁的长子芒洛。
芒洛曾在阿瓦当侍卫,对阿瓦极为熟悉,莫子布大喜,当即把在卑谬组建的缅奸军队一千五百人交给他,赏赐金银绸缎价值千两。
还让芒洛作为侍卫军官,带数十人作为莫子布的近卫,以示亲近。
嗯,我莫大王武艺高强,贴身穿着二十斤的锁子甲,腰间别着两把燧发手枪不离身。
身边裴氏春、裴长武两个武林高手昼夜值守,王无楚、李全两个神枪手也寸步不离。
就算有变,芒洛这三十来人也不可能轻易伤得了莫子布。
芒洛见莫子布十分信任他,又见昆仑山堂大军士气如虹。
联想到白象王被四国围攻(满清、暹罗、河仙、阿拉干),与昔日穷途末路,被大明、暹罗、阿拉干、兰纳四国围攻,终致被俘杀的莽应里,何其相似。
而且,巴拉敏丁除了战败的罪过外,他也是有原罪的。
这家伙原本是白象王叔叔,贡榜王朝开国大王雍籍牙之弟信摩诃的部属。
信摩诃在雍籍牙死后占据东吁叛乱,巴拉敏丁也参加了,只是最后侥幸没被处死,但身上是有标记的。
现在他又把下缅甸给搞的稀烂,还畏罪潜逃,可以说,除了投靠莫子布,巴拉敏丁就只剩等死一条路了。
世事无常啊!
这就是政治。
几个月前在泽迪被莫子布打的仅以身免的巴拉敏丁,很快就要成为我莫大王的‘忠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