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宝就不说了,谁也不嫌多,就是这四个阿瑜陀耶王朝的公主,郑信也是非常喜欢的。
莫子布是穿越者,肉身河仙莫家是跟安南人在一起玩的,对暹罗公主没什么感觉,但对郑信来说,这就很珍贵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家臣有一天翻身做主,把女主人和女主人的女儿们一起拿下这种快感。
当然,目前郑信还不适合直接纳了这些公主,他还是知道顾忌一下影响的。
而且,郑信还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为被缅军草草埋葬的阿迦达王下葬。
十二月底,郑信命被俘的缅军四处寻找,才终于找到了阿迦达王的葬身之所,不过经过六个月的腐烂之后,已经无法辨认了。
不过好在阿迦达王生前有严重的糖尿病,被葡萄牙传教士治疗时切除了几根脚指头,尸骨还是很有特点的,加上随身几个小物件,终于确定了是阿迦达王本人。
满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正月初三,郑信把阿迦达王的尸体运到了阿瑜陀耶城中。
此时,经过一年多战斗破坏,阿瑜陀耶城已经完全成了废墟。
特别是城破之后,缅军劫掠后又纵火焚烧,宫阙民房都几乎化为灰烬,倒塌的房屋无法修复不说,清理都成了极大的问题。
同时,缅军并未对阿瑜陀耶城的尸体进行掩埋,因此哪怕经过六七个月后,城内还是处处传来恶臭,所有的水渠都被污染不能饮用。
郑信只能在王宫废墟前的广场上搭建了一个礼台,穷尽所有的办法为阿迦达王打造了一副符合国王身份的棺椁。
随后在幸存的阿瑜陀耶王朝旁系王室的见证下,为阿迦达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而在搭建礼台之前,郑信到处派出使者和管理到各处劝说躲进沼泽、森林的暹罗百姓出来。
而等他们到了之后,郑信不由得泪流满面,原本阿瑜陀耶城所在的平原是暹罗最精华的部分,只有尖竹汶一般大的领土上,生活着七十多万百姓。
但到了现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搜寻,竟然只找到了十余万百姓。
整个阿瑜陀耶城‘举目望去,被饥饿、疾病、兵燹害死的人不计其数,尸骸遍野,堆积成山。
苟活的人面黄肌瘦,形同饿鬼。妇孺老弱并不多见,显然早已死去极多。’
举行完葬礼之后,阿瑜陀耶城幸存的王室成员和原本各暹罗贵族集体上前推戴郑信为暹罗之王。
阿迦达的王叔更是直接说道:“阿迦达王昏庸无能,不能保护臣民,所以王位被缅人碾碎。
达信,你驱逐缅人,恢复都城,怜惜百姓,应当为新王。”
其余王族贵族也纷纷说道:“达信你若是不能为王,我们岂不是要认贴披碧为王了?”
此时,暹罗土地上,直系王室尚存阿迦达王的王弟贴披碧。
他被披耶柯叻拥戴,控制柯叻、武里南、乌汶等地,也自称为昭。
但这些王族不愿意拥戴贴披碧,因为在缅军入侵之前,贴披碧万岁佛、尖竹汶,也就是郑信目前的基本盘上,引起过叛乱。
这场内战让暹罗,特别还是阿瑜陀耶王朝的主力禁军损失惨重,才有缅人入侵,王朝要靠各地披耶的藩镇军为主的局面。
因此,这些阿瑜陀耶王族认为是贴披碧的挑衅和阿迦达王的愚蠢,才会引起这场不应该发生战斗,继而造成了阿瑜陀耶王朝的覆灭。
再一个这些人当初是极力帮助阿迦达王击败了贴披碧的,心里也害怕贴披碧成为暹罗王后,找到他们算账。
所以还不如推戴实力强大,能善待他们的郑信。
于是,郑信在阿迦达王的葬礼后三日,正式在阿瑜陀耶城称昭。
如果说在尖竹汶称昭,大多还是暹罗华人和纳真拥戴的话,现在就是绝大分暹罗人的推戴了。
只要接下来郑信收拾掉所有的割据势力,再把缅军彻底逐出暹罗,他就可以正式加冕为暹罗王。
而郑信在阿瑜陀耶城得到推戴之后,声望传播的更远了,大量的暹罗百姓从各处扶老携幼来投。
此时暹罗经过不断的战乱,春耕秋收连续两年没有进行多少,原本是大米出口的主力国家,竟然开始闹饥荒。
郑信的粮食也不多,又害怕万一缅人来攻,害了这么多百姓。于是只能带着他们放弃阿瑜陀耶城,往吞武里撤退。
同时,郑信命令通和拍景银等将开始扫荡阿瑜陀耶周围,清除附近小股缅军,通于是很快和平收复了华富里,信武里等城。
但这些地方毫无意义,没多少百姓,也没多少粮食,只能留下少量军队驻守,然后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