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驾崩前,就不欲让阿迦达继位。
今日来看,先王何其英明,此种姿态,简直与徽钦二宗无异,不如桀纣多矣。”
若说披统帅这种人是心痛无比,那么在城南荷兰商馆与华人一起抵抗缅军的不列颠、法兰西、荷兰等国商人、传教士们,就立刻感觉到要大难临头了。
三日后,这些欧洲人通过为缅军效命的法兰西和葡萄牙人,找到白象王孟驳,声言只要白象王能宽恕他们,他们立刻就从阿瑜陀耶城撤离。
并将所部军械-五百杆燧发枪,五千斤火药以及大量铅弹都交给白象王。
白象王孟驳多聪明一个人,如果不是太过自大选择这时候去招惹满清,他基本能排进缅甸历代国王的前三。
虽然这是阿瑜陀耶城内欧洲人的转变,但他立刻意识到了城内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以至于前些日子还坚定要帮助暹罗人守城的欧罗巴人,突然决定要跑路。
于是,白象王召见了城内欧洲人的代表,很轻易的就从他们口中得知了阿迦达王的骚操作。
这位三十二岁缅甸王当即兴奋地跪下,对着月光祈祷了起来。
“阿朗帕雅,六年前你没有完成的事业,终于要由儿子来完成了。
我们缅人,将再一次把泰人的王掳掠到阿瓦城,再一次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奴隶了。”
阿朗帕雅是孟驳父亲,贡榜王朝开国大王雍籍牙的尊号,意为即将成佛的大王。
六年前,雍籍牙就应该攻下阿瑜陀耶城的,但却在一次试射火炮时,因为意外炸膛导致重伤去世,缅军于是也只能撤退。
其实这也是暹罗阿迦达王,醉心于在寺庙祈祷的最大原因。
因为阿迦达王认为雍籍牙自称即将成佛的大王,是在藐视佛陀,所以佛陀才降下雷火将他殛灭。
现在雍籍牙的儿子白象王孟驳又来了,阿迦达王自然在等着佛祖‘再次出手’。
“佛祖有好生之德,看来你们是真心忏悔了。
三日后,我会在晚上七点的时候,撤开东南边的封锁一个小时,你们逃命去吧。”
祈祷完毕,白象王孟驳大发慈悲的饶过了这些杀伤缅军甚多的欧洲人。
因为他们带来的消息,让白象王对于城内的暹罗人,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
1766年,十二月初十,就在城南数百欧洲人逃走的第三天,缅甸军队驻扎的方向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绚丽的火光在傍晚直冲云霄,橘红色映红了天空。
随后,阿瑜陀耶城内就开始传言,传言说是缅军的火药库发生了殉爆。
正在火药库检查的白象王孟驳,也跟他父亲雍籍牙一样,在即将成功关头伤重而死。
只过了不到一天,谣言越来越逼真,甚至有士兵说他看见缅军大营中正在秘密发丧,几个地方的缅军围困都减弱了。
阿迦达王闻言大喜,六年前绝处逢生的那一幕,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深信是他的虔诚感动了佛祖,使得佛祖在他最虔诚的两个种族中,再次选择了暹罗人。
不然缅军为什么会突然攻击力减弱,为什么火药库会发生殉爆伤了白象王,为什么城东南的欧洲人能轻易的突围出去?
这都是明证!
心情大好的阿迦达王第一次走出了寺庙回到了王宫,并在王宫中召集了城内所有銮以上的高官勋贵商议大事。
会议上,阿迦达王甚至身着僧袍,状若疯癫。
他极力用一件件哪怕蚂蚁大小的所谓祥瑞,证明是他的祈祷起了作用,佛祖再次帮助了暹罗人。
说是会议,其实是阿迦达王个人的表演场。
他对着所有曾经觉得他比不上武贲通王子,如果不是武贲通王子身患麻风病,他绝对无法继位的臣子们,骄傲的宣称。
他就是佛祖选定的暹罗王,是佛祖在尘世中最宠爱的追随者。
最后,阿迦达王宣布,十日后,城中的所有武力,都将在佛光的普照下,分六路出击,拔掉缅军围绕在阿瑜陀耶城外的十六座营寨,击退缅军。
第一路由披耶碧武里郑泰率领,出兵两千。
第二路由披耶达郑信率领,出兵三千。
第三路由披耶柯叻率领,出兵六千。
第四路由披耶宋加洛率领,出兵三千。
第五路由禁军统领披耶阿拍罗阇率领,出兵三千。
第六路由披耶拍克琅率领,出兵三千。
六路大军正好两万人,几乎是倾巢而出,如此这般之后,城中只余两三千正规军和两三万志愿兵了。
郑信面如死灰,这个出击计划完全就是在送死。
但他没有任何的反驳,因为他和郑泰的兵最少,合计才五千人,但要冲击的缅军营寨却是缅军最精锐的。
有母系华人血统的纳真披耶宋加洛也只有兵三千,同样是要去冲击有五六千缅军的营寨。
而阿迦达王的心腹披耶柯叻却统帅六千大军,出击缅军兵力最弱的营寨。
不单这个出击计划是在送死,阿迦达王对他很久都看不顺眼的郑泰,乃至郑信,都是下了死手的。
就算计划成功打退缅军,他两不死也得脱层皮。
郑信要是敢在此刻提出质疑,搞不好阿迦达王有拿他祭旗的可能。
瞬息之间,脸色灰白的郑信,眼中却好似要喷出火来了。
他自己不久前说的那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得到的莫子布的消息和援助承诺后
现在突然变换成了
‘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我将于十二月二十出城击缅。”回到府邸之后,郑信只对一直等待的魏长乐说了这么一句,随后就命人送他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