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六章 开始出海(2 / 2)半串吊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另外,朝廷可针对商人售卖出海令,一万两一份,由朝廷审批,有了出海令的商船,可树一杆旗帜,无论在海外何处,都会受到大明海军的庇护,让它们免于海盗的侵袭,商船于海上碰撞破损,或遇难搁浅之后,海军也会前往救助,当然,救助也是要收钱的。”

“至于没有出海令的商船,朝廷也不会禁止他们出海,只是出海入港的关税还要再上调一成,且他们在海外遇到险难,或是碰到海盗劫掠,不会受大明海军的庇护,毕竟开海以后,出海得商人一定不在少数,海军应当优先庇护那些买了出海令的商船。”

曹英皱着眉,“关税上调一成?会不会太高了?”

曹玮撇撇嘴,这也算高?

现代的税收,到了一定额度之后,几乎都是折一半的!

朱元璋倒是欣赏曹玮的提议,这些商人赚了那么多钱,多交点税怎么了?

“出海令,嗯……是个好东西。”朱元璋点着头说道。

一万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那些奸商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咬咬牙绝对都能拿的出来。

一个商人购买出海令是一万两,十个就是十万,一百个就是百万两!

曹玮却还没说完,再次出声道:

“此时出海令售价一万两只是个开始,那些商人带着货物出海,肯定比在大明国内赚的更多,届时出海令就可以买到两万、五万、甚至十万两一份!”

这下朱元璋都有些惊了。

“十万两?这可能吗?”

“奸商奸商,不商不奸,若他们能在海外一年赚取数十万两,或者更多,自然也就舍得十万两来买一份出海令。”

朱元璋听着,呼吸都有些粗重了,目光也更加炽热!

他原本以为自己对那些商人已经够狠了,却没想到曹玮这小子心更黑!

十万两十份得出海令,他怎么敢想的?

若是出海令到了十万两一份的程度,那么……卖出十份就是百万两啊!

朱元璋似乎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无数的银钱飞入朝廷的国库之中。

曹英更是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愣愣的盯着自己父亲,好像是第一天认识曹玮一般。

父亲……也太黑心了些。

但曹英转念想了想民间那些奸商的所作所为,又感觉曹玮做的对,那些哄抬物价压榨百姓的奸商不值得同情。

“这样不仅能规范管理众多商人,还能让他们让利一部分给朝廷,这个办法好啊!”朱元璋连连点头。

“既然开海局要你和严震直合力,那这些事情就由你俩去做,具体事宜商量好了之后来找咱就行,咱给你们拟旨。”

曹玮听完嘴角抽了抽,感情在这等着自己呢。

时近中午,朱元璋便跟着曹玮父子回到家中。

有了解决商人做大的方法,朱元璋很是高兴,要跟自己大孙子一起吃个午饭。

回到家后,曹玮忙活了一阵子,将今日钓上来的鱼做成了几道菜,糖醋、红烧、油炸、还有一锅鱼汤。

朱元璋看着满桌子的鱼,忍不住狠狠瞪了曹玮一眼。

明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吃东西费劲,还做了一桌子鱼,岂不是成心为难自己?

最终朱元璋在嘬了半天,剔了半天鱼刺之后,也只吃了个半饱,只好端起鱼汤痛饮。

吃过饭后,朱元璋便带着蒋瓛离开了,他今日下了朝便来找曹玮,还有一大堆政务等着他呢。

半个月后。

【回归倒计时:224天11时16分45秒】

朝廷开始组建海军,不仅仅从各地军伍中抽调水性好的士兵,还在全国各地招募。

开海局的建立和炼钢厂的扩建也已经完成,开海局开始正式造船。

开海局是朝廷正式部门,规模做的相当大,并一次性招收各地匠人五千余名,全力造船。

最初的阶段,战船和商船的比例是十比一,这是为了日后大明海军组建完成之后,有足够的战船使用。

同时,允许商人出海经商的旨意也放了出来,大明的的商人们无不为之沸腾!

出海经商可比在大明国内利润高的太多了!

同样的丝绸和瓷器,在海外能赚取的利益,是在大明国内的十倍甚至数十倍不止!

接着,海关税收的调整和出海令发行的旨意也被朱元璋放了出来。

商人们再次哗然!

税收提高一成!

出海令要一万两一份!

一时之间,众多商人们难以接受,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

此时官府再次放话,商人不购置出海令也可出海经商,但将不受大明海军的庇护,遇到海贼只能自求多福。

这下商人们左右为难,一方面是舍不得一万两白银,除非是那种家大业大得商贾,否则任谁去看,一万两也不是个小数目。

但若不购置禁海令,日后出海遇到海盗如何是好?

商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舍得掏钱给自己上个保险,又不甘心放弃海外市场巨大的利益。

又是一个半月时间匆匆而过,朝廷从各地抽调和招募的士兵共计四十万,大明海军正式成立。

在开海局日夜赶工加点的忙碌下,一百艘附和标准的战船成功下水!

终于,有财大气粗的商人按耐不住,跑到开海局购置了出海令,并获得一面开海局特制的旗帜。

待那商人走后,曹玮对着严震直说道:“你看,总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严震直点点头,终于松了口气。

此前一个半月,一个商户都没来购置出海令,可把他给急坏了,现在终于开了个好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