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风油精的威力(1 / 2)青竹lin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完晚膳,苏青青检查了一下小诺诺的背书情况。

张氏家的院子里,顿时传出了让人羡慕的朗朗读书声。

在现代被黑粉称作“九漏鱼”的苏青青,到了大唐倒成了文化人了,冒充个隐者之后都没人怀疑。

不过也是,就她默出来的删减版的《三字经》,便足以让她把知识分子人设立稳了。

大唐现在的启蒙书,还只有《千字文》和《太公家教》等。

而初中水平的数学知识,也足以让苏青青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算术。

比起九九乘法表都不会背的绝大部分底层人民来说,苏青青所掌握的知识,冒充寒门士族是毫无问题的。

士族与底层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掌握着学习知识的渠道。

但凡大族,都会由最强的一支出钱办起族学。家族里哪怕是落魄的子弟,甚至是孤儿,也可以来求学。

因为这样只要家族里有一个成才的,家族的地位就能延续。

像贞观时期的宰相马周,就是自小家贫,父母早亡,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但他家好歹算是个寒门,还有书可以读,最终成功逆袭,凭着出众的才华登上天子堂。

而普通农家和底层商贩,连个读书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好的私塾和书院,都是被士族垄断的,别的圈层里的人,想进去得挤个头破血流。

无论中外,在古代的时候,知识都太可贵了,想学到知识太不容易。

很多时候就看投胎技术,最差至少是个寒门,祖上富贵过,家里有祖传的书籍,或者族里有补贴的族学,那你才有希望更上一层楼。

生在农门的想要翻身,那可太难了。

初唐和盛唐时期,因为科举制的发展,朝廷倒还曾大力推广过乡学。

武德七年曾下诏:诏诸州县及乡,并令置学。

开元正当盛世之年,也颁布过关于乡学的新诏令:其天下州县每一乡之内,里别各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从这些史料中可知,在盛唐以前,乡学多为官学,师资力量和各项资源都是有保障的。

理论上来说,这一时期懂得读书重要性的农民,可以全家勒紧裤腰带,把自家聪明的小子送进乡学去学点知识的,万一就鲤鱼跃龙门了呢!

但安史之乱后,各地势力割据,一切就都走向了衰落。

到现在晚唐,乡学早就都变成了私学,乡绅之家的家学便是了,这些地方可不对普通农民子弟开放。

不说正儿八经的科举知识,就是出去混口饭吃,学点在大唐来说属于下九流的工匠的活,还得给人当好几年免费学徒工。

苏青青教小诺诺的课十分随性,进程很慢,基本上就是早上教几个字,晚上再让他背一背,巩固一下。

全天当老师的时间,不超过半个时辰。

这也不是苏青青偷懒不认真教,而是小家伙毕竟才四岁,放现代都属于不要求念书识字的年龄。

真要教快了,小家伙也是转头就忘。

像王勃、骆宾王这种三岁识字,六七岁作诗论典的牛人,整个初唐一共也就四个,被称为“初唐四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