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买量怎么了?(2 / 2)一颗茶花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万份?!

史小强听到这个分量以后,当即就被惊讶地合不拢嘴。

大概就是两千万?

这还仅仅是上线一周的成绩?

妈的!

怎么这么牛逼!

苏澄这脑残,还真的有点东西。

史小强看到苏澄的成绩愈发的夸张,心里自然少不了妒忌的心理。

他从最开始就不太看得上苏澄,对于他的成绩不屑一顾。

但当自己真正运营一款游戏以后,他才知道苏澄的成绩究竟是多么的恐怖。

就好像普通人在学生时代整天说自己毕了业要买法拉利,保时捷。

但是毕业以后却只买了一辆五手QQ,再也没看不起过任何一辆车。

史小强也是。

他再也没有看不起过千鹤出品的任何一款游戏。

史小强从最开始的愤怒,中间转变成了仇恨。

直到现在,他又变成了非常非常不情愿的钦佩和折服。

虽然心里很不爽,很不愿意承认,但这却是人家拿出来的硬实力和事实。

而且。

《星际争霸》这个成绩,还是在宣发部门很一般的情况下,并没有像匡宇祥那样大手笔买量。

他不敢想象。

如果千鹤在宣发部门上多投入一些资金,会达到一个多么恐怖的成绩。

“那这个季度的榜单,肯定是《星际争霸》没跑儿了。”

史小强很轻松地就下达了一个结论。

他承认,自己的《三国志》打不过《星际争霸》。

《骑士与部落》的流水虽然也在千万级别,但苏澄直接翻了个倍,匡玉成还能花更多的钱去硬砸数据买流量吗?

想想都不太可能。

他要是真这么做了,那就是个傻子。

傻的不能再傻的傻子。

……

千鹤大厦。

吴诗诗将一份财务报表交到苏澄面前。

“苏总,这是本周的销售数据。”

吴诗诗从财务部拿过来的时候扫了一眼。

她对于《星际争霸》的成绩感觉到颇为惊讶。

定价这么高的游戏,竟然还卖的这么好。

这可是首周就十万份的大作啊!

直接打破了蓝星的各项记录。

在整个游戏圈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她终于知道,为什么苏澄要一意孤行,完全不听从他人的建议了。

千鹤公司的核心高管水平还远远不及苏澄。

所以也没必要听,更没有必要去解释自己的做法。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成大功者,不谋与众。

苏澄仅仅是看了一眼最后的总额。

2077万?

还算不错吧。

这个数据距离苏澄预估的还是有一些差距。

不过超过第二名足足一倍,已经够好了。

“那个苏总,彭经理和大家都已经在会议室等您了,您看咱们现在是不是过去。”

“好,现在就去开会。”

会议室。

苏澄刚刚进门,现场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呱唧呱唧呱唧。

“苏总厉害!”

“苏总的方案太牛了!”

“恭喜苏总拿到季度榜首!”

苏澄:???

干嘛干嘛干嘛。

半场开香槟?

这还没半场呢,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啊!

没必要属实没必要。

虽然苏澄也已经知道,自己肯定已经稳了,但《星际争霸》的成绩上限还不仅仅如此。

彭志浩走到苏澄的面前,郑重地握住了苏澄的手:“苏总,以后您就是我的神。”

他现在承认,自己当时做的决策有一点武断。

《星际争霸》,其实并不符合常规的RTS游戏设计。

但如果循规蹈矩,怎么可能这么成功呢?

原本苏澄的定价是328元。

但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定价过于高昂,因为还需要考虑到目前国民的经济消费能力,苏澄最后还是妥协了一下,把价格降到了199元。

即便是在199元的基础上再减一百块,大家也都还觉得很高。

不过最后的成绩,非常亮眼。

就像是小姜在圆桌派上的发言。

如果一部电影,能让人扒墙头,偷转头去换电影票看,那这就是一部好电影。

如果一款游戏,在不设立任何引导诱导的氪金点情况下,能让玩家资源掏199元进行买断制付费,那么这就是一款好游戏。

至于彭志浩上周在研讨会上的提议……他更是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首先第一点。

彭志浩提出了希克定律来形容《星际争霸》这款游戏实在太难了,需要降低难度。

但是!

谁做游戏还用希克定律啊!

嫌难?

你可以打剧情战役啊!

选一个休闲模式不就好了?

其次,彭志浩还用到了巴尔特的MUD玩家分类理论,一般会把玩家分为四个类别。

1,成就型玩家,只关心自己能否达成自己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或者游戏内设置的目标和成就。

2,社交型玩家,享受与其他玩家的互动。

3,探索型玩家,享受在虚拟世界的探索和冒险。

4,杀手型玩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强大。

彭志浩的本意是这一款游戏的竞技难度很高,所以会显得相当的小众,只有第四种杀手型玩家才是参与高强度竞技的一小撮人。

但彭志浩考虑的还是不周到。

成就型玩家?

游戏里有很多剧情战役,喜欢做成就去打啊!

缺乏社交属性?不会有社交型玩家?

《星际争霸:自由之翼》的游戏大厅、合作任务、地图工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属性,你可以在这里交到很多朋友。

这个模块就是最好的社交属性的补充!

最后是在ABC游戏大会上,匡宇祥提到的“归因理论”。

从归因理论来看,1v1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简单讲,就是取得胜利的时候,自己有功,游戏失败就怪别人,会造成一种心理落差。

什么狗屁?

输了就是自己菜,没得找别人的原因。

如果连游戏失败都接受不了,如何踏入这个残酷的社会?

彭志浩甚至怀疑匡宇祥是不是儿童益智游戏做多了,脑子里都是童话?

以为自己都是小孩子吗?

大家都是成年人好吗!

就拿《精英行动》来举例子。

磨磨唧唧躲在后面不敢拉枪线,不敢突破。

游戏里都这么怂,更别提现实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星际争霸》也不仅仅只有1v1,还有2v2,3v3,4v4,还有游戏大厅合作任务等等等等丰富的玩儿法。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