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洗漱完毕后,林木打开电脑,在网络上搜索电影的影评,虽然请来的影评人都是公关过,但是具体怎么写,没看到前,林木心里还是不踏实。
豆瓣评分现在还没有做电影评分,现在也就时光网在做电影评分及交流。
打开时光网已经有影评人及观众打分了。开画8.5分,这个分数代表着认可。
再看看评论,
影评人王明:“过了学生时代,女生会很容易遇到无数优秀的男生,而男生却再难找到校园里那个长发飘飘的她给的感觉。”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看完电影,很难不记住这一句歌词,因为纵观自己的青春,一定会找到类似的错过或者可能没来得及验证的错过。那些自己的影子,成为青春回忆的共鸣,通过一帧帧的电影拨动着回想。
“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噢。”
影评人毕建: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以为看完电影后会细琢电影的细节,其实也没有。看完电影,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这些都是青春的专利,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会有。
青春往往只由三個要素组成:公敌,异性,和看客。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评论林木导演自己对青春的怀念,不如说是我们一代人集体的记忆。
网友评论:
一只大虾:沈佳宜说:“我只会读书,却连书都读不好。”这是我于这部电影最大的共鸣。
9527:“我会记得,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一些,让我泪流满面,激动不已。我知道都已过去,只为那些回忆。谢谢她,给予我这么多。那些年,我爱你,可我不懂你。愿你一直都好。”
流浪的猫:柯景腾和沈佳宜又是多少现实中的我们,一起上课,一起打闹,一起受罚,一起解开那一排排的方程式......最后的结局却是默默祝福,而这一切的一切却随着时间慢慢的变淡,直到回忆把它打开,提示着我们那些曾经逝去的青春!
自由的雨:这就是渐行渐远的青春,这就是永恒不变的“初见”。只要你曾经拥有过成长的经历,就不会介意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让生命在那遥远而不真实的旧时光中流连忘返。
看了评分及评论,林木心算是踏实了,可以说那些年首映取得了初步成功,等明天传统媒体的报道出来,林木相信电影那些年一定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第二天醒来,林木出门买了早餐再买了所有有关于那些年报道的娱乐报回到家。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报道。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青春该有的样子”
“那些年即将上映,青春再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网友怀念。”
看了所有报道,媒体评论都是积极正面的,还不错。今天上映后,相信会引起更大的热议。
早上十点林木、刘一非、邓朝及其余主创人员出现在燕京最大影院。
电影第一批观众已经入场观影了,林木一行人进入放映厅,由于是早上,人不是特别多,上座率在40%左右。林木一行人坐在最后一排,等放映结束后会上台与观众见面。
在放映过程中,林木认真的观察现场的观众反映。随着剧情的推动,观众也被情绪感染。
“你学生时代怎么没有谈恋爱呢?”
电影过半之后,坐在林木旁边的刘一非轻声的对林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