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相处,苏浩发现这些人都非常单纯,看人时目光天真,而且一直盯着人看,目不转睛,这样造成目光一直保持着呆滞的状态,与人说话时,说话机械,总是重复,歪着脑袋,小动作不断,都会用手紧紧攥着衣角,爱傻笑。
他们有一种游离于现实生活的、自己独有的节奏和频率的生活状态,而且大部分智障患者因为药物原因或者激素紊乱原因会出现肥胖的症状。
苏浩总结出这些特点后,每晚回学校后都会自己练习,试着让自己演出他们的状态。
可是练习了近一个月苏浩还是觉得演的不好,他又找到黄垒请教。黄垒告诉他,体验生活的方法,其实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演员通过观察并模仿傻子的形态特征,再加上自身的二次创作,慢慢把行为动作细化、复杂化,最后建立起一整套形态动作,以形态展现心理,这个时候傻子的心理状态就已经在演员的内心世界中慢慢浮现出来了。演员内在的自我感受也越来越跟角色靠近,演员也会越来越相信这个角色。
而演员演好一个角色,其实相信角色只是演好傻子的前提,真正考验演员的还是拍戏时呈现出来的状态。因为一个真实的傻子不是演出来的,而是自然反应出来的。
黄垒说,能演好傻子的,要么就是真的傻子,比如1992年谢晋拍启明星时就启用了真正的智障儿童出演要么就是悟性极高,能够抓住傻子的魂的演员,拍戏时不是自己,而就是一个傻子。
傻子的表情、眼神和整个身体状态,这些东西是演不出来的,这个必须得让演员形成一个习惯。
就是所谓的深入体会角色,就是在表演时,把自己作为正常人的世界排除在外。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表演时,一定不能带着正常人的角度、感觉去演。
而且演这类角色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演员被放置在一个情境当中时,要忽略一切干扰,沉下心来体会角色和场景,戏里的感情自然就能流露出来。
听了黄垒的话,苏浩就又开始自己练习,每天晚上练习完,第二天去福利院,苏浩就看着这些智障患者,对比自己的表演和他们还有那些不同,寻找差别差距,记下来,晚上回去再改进。
苏浩就一直这样体验角色生活,一直到常季红打来电话。
转眼时间来到五月中旬,这天晚上苏浩还在镜子前练习,电话响起。
苏浩接通电话,是常季红打来的,道:“红姐,找我有事?”。常季红知道他这段时间都在练习,一般没大事是不会找他的。
电话那头常季红道:“恩,有事。苏浩,刚才张扬的助理通知我,后天上午面试,让你到时准时去试戏。”。
苏浩听了常季红的话道道:“要开始试戏了,好,我知道了。”
接着常季红道:“苏浩,试戏马上要开始了。不管你练得怎样,明天都不要练了,休息一天,养精蓄锐,后天上午我开车接你去面试。”
苏浩道:“好,我知道了,谢谢红姐”。然后两人挂了电话。
苏浩挂了电话,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这顿时间因为一直在练习都没功夫打理自己形象,而且自己比以前胖了得有十斤多,这还这真和“刘二明”这个角色的形象有些接近呀。
然后苏浩不再练习,不再想关于角色的事,洗漱睡觉。第二天一天苏浩没有在想关于“刘二明”的任何信息。
第三天,早上八点,常季红准时来到北电,接上苏浩立马就向面试地点而去。
车上常季红看了眼有些发福的说道:“苏浩,这次的面试其实主要就是面试电影男三号,男一号、男二号已经定了。一会儿面试时,千万不要紧张,即使过不了也没事,只是一个“男三”,放轻松把你这段时间体验生活的成果表现出来就行。”
苏浩听了常季红的话道:“知道了,红姐。放心吧,我会好好表现的。”
不多时,两人来到面试地方,只见大厅已经有些人了,虽然这次主要是面试男三号,但也面试其他配角,所以来面试的还是挺多的。
苏浩做过登记后,和常季红两人找了地坐下,等着面试开始。过了没一会儿苏浩见姜倵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个人,应该是他的经纪人或者助理之类的,姜倵登完记也找了座位休息,等着面试。
苏浩见姜倵登完记后,就和常季红道:“红姐,你先歇着,我去打个招呼。”
“你和姜倵争男三号。”常季红也看到姜倵来了,而且从姜倵走进来苏浩就开始盯着人家看,现在苏浩又说去打招呼,她就明白过来了。
苏浩看着常季红道:“是的。”
常季红看了那边一眼道:“用我陪着你去吗?”
苏浩看着常季红笑道:“红姐,这又不是去找事,不用人壮胆,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行了,我去了。”说完,苏浩起身向姜倵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