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 再次见面(1 / 2)寉声从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苏浩在得到自己的第一笔稿费准备投资时就想过在京城买房,他是知道后世京城的房价有多高,绝对是寸土寸金。

但投资房产周期太长,后来因为发现爱情麻辣烫这个投资项目,就放下了买房这个想法。

这次开公司,肯定是要有办公地点的,这是一个硬性规定,不然人家也不批,所以苏浩就一起,干脆买一栋办公写纸楼和几栋住房。

进入九十年代,京城的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商品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事实上,京城的商品房从1984年就开始建造了。

京城的写字楼是从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那时候写字楼的租户都是外资企业和外商办事机构,写字楼的数量也不多,导致供不应求。不少外资机构甚至只能在高档酒店里办公。

从92年开始,国家的土地政策出现松动,外商看好京城的写字楼市场,纷纷入场。其中以港城的地产商最为活跃,投入大笔资金圈地盖楼。

这一时期京城写字楼的出售价格高达三千美金一个平方,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仅次于港城和的写字楼租赁价格。

1993年下半年,国内南方局部地区的房地产产业大崩盘,尤其是最南方的琼州,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就是一场抹不去的噩梦。这场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中国百姓了解了一个新名词,那就是烂尾楼。

时间到了95年,房地产市场情况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扩散到全国。因为外商前期建设的楼盘太多,但错误的评估了市场的承受能力,导致在这一年几座大型综合性楼盘集体对外营业,造成了经济泡沫,出现了写字楼空置的现象。

。。。。。。

写字楼空置,导致写字楼的房价大跌,这可苦了开发商,但却美了苏浩,苏浩对比了几家的楼宇以及报价后,最终低价买了一栋五层写字楼,做公司办公地。

虽然公司现在一个人也没有,不对有一个他自己,但人不是要有梦想吗,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将来一定会发展的非常好,人也会很多,所以他直接买了一栋五层写字楼,而不是去租一间办公室。

生活住房苏浩买了一座四合院还有几套楼房,他和妈妈李素素很喜欢四合院这种环境,将来妈妈来京城也有个舒服的生活环境。

从1990年开始,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拆除了大量的老房子,其中大多是四合院。至于拆迁补偿,只保证让原本住在四合院的居民有房子住,也就是回迁房,回迁房的面积和居民原有住房面积等同。

对于旧城改造工程,社会上有不同的意见。

在政府看来,这些四合院都是大杂院,破败不堪,一个是住着危险,还有就是影响市容,改造之后建成居民楼,这是一项民生工程。

不过,不少学者认为四合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是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四合院是老京城文化的载体,应该保护而不应拆掉,否则京城就没有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而对于拆除四合院,原住户也意见不一致。

对于住在四合院里的居民,老年人念旧,不愿意搬走,他们在这儿住了大半辈子,周围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住着舒服。年轻人则希望离开拥挤和衰败的四合院,住进新楼房,有自己单独的空间。这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和矛盾。

双方争论不休,这是有人出来和稀泥,两方说的都对,既然这样那就拆除那些个破败不堪、杂乱危险的四合院,留下那些个庭院完整、安全整洁的作为历史载体,供后人瞻仰。

可新问题又出现了,到底哪些四合院应该保留,哪些四合院应该拆除,政府和学者开始围着这个焦点争议不休。

最终京城市政府决定把故宫、景山周围、西四北、南北锣鼓巷、国子监、什刹海等地区为重点的25片传统四合院和胡同列为文化保护区。这些地方的四合院不属于拆迁范围,会全部保留下来,其余地方的全部拆除。

苏浩既然想要购买一套四合院,就不能是那种随时会被拆迁的院子,而是要找处在文化保护区里的四合院。

经过一番挑选,最终苏浩在什刹海买了一座四合院,四合院一个是住着舒服,还有就是升值的空间大。可以预见,京城的房价以后会一年一个样,随着住房需求的猛增,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

七月中旬苏浩结束这一学期的所有考试,学校开始放假了。

苏浩给刘倩打个电话,想约时间见一面,感谢她帮忙办理公司手续。刚好刘倩也从港城回来了,两人约好在学校旁的西餐厅见面。

苏浩先到餐厅等着刘倩,不多时刘倩就到了,“倩姐,你来了,来坐。”苏浩见刘倩进门站起身打招呼道。并走到对面把椅子抻出来,等刘倩坐下才回到座位。

“小苏苏,你早来了,是不是很想姐姐呀,这么殷勤。”刘倩走过来坐下嬉笑道。

“倩姐,你又来了。你吃什么,咱们先点餐,一会儿再聊。”苏浩说完,叫来服务生,两人点餐。点完餐,服务员去准备,苏浩说道:“倩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港城的事忙完了。”

“前天刚回来,本来七月三四号就回来,可是没想到赶上了金融风暴,港城也受到波及,所以就多留了一段时间。”刘倩说道。

刘倩说的情况苏浩知道,7月2日,索罗斯在瞬息之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也随之陷入混乱。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