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垒推脱道“不用,苏浩不用,就找人问问,又不是什么大事,而且事还没办呢。”。
“没事,一顿饭而已,即使没这事,我请你们吃顿饭也应该,就当小说大卖庆祝了。”苏浩说道。
“行了,走吧,难得有机会吃大户。走去外面吃。”孙利见两人僵持道。
三人在学校外面吃完饭就散了。
苏浩回到学校,又开始学生生活。
过了两天黄垒就领人过来找苏浩,正是张扬导演。
张扬,中戏导演系毕业,1992年毕业分配到北影厂任导演,今年30岁,还未拍摄过电影,这部【爱|情麻辣烫】是他的导演处|女作,听说有人想投资他的电影,他马不停蹄就赶了过来。
双方相互通名,简单了解一下,就开始聊电影投资的事,其实也没什么好聊的,苏浩有钱想投资电影,张扬要拍电影,需要资金,双方一拍即合。
大多数观众都有一个假象,觉得电影导演就是剧组老大,什么都是导演说了算,这种印象其实是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行业造成的。
对于影视圈而言,这年代导演在剧组的权力当然很大,可是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大,随便就能掌控一切,话语权这个东西从来都是看实力的,而不是只看位置。
比如说这年代的导演,资本影响虽然不大,可是你要是觉得一切都是你说了算,那也是太天真了点。
胶片死贵死贵的,摄影师的地位有时候比导演还要高,当然大家都是为了拍好作品,这个也没什么。
不过还有一个人比导演地位高,那就是制片人。
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
通俗地讲,“制片人”有三种,一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二是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目制作人;三是指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
他们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全盘工作。
制片人一般不会干扰导演的拍摄工作,但是也有一些制片人爱指手画脚,改动剧本情节,决定主要演员等事。
这一时期,国内不仅经济飞速增长,而且文化事业也是突飞猛进,影视圈尤其如此,大部分港台投资人,进入内地投资电影。
因为国内娱乐业起点低,所以很多时候影视剧要倚仗着港台投资人掏钱,港台演员来提高收视率。
可是在这些港台投资人、演员中,有不少人看不起内地的导演、演员。认为他们土,在影视方面发展也落后,所以到了内地以后,就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在这边指手画脚,颐指气使。
内地因为之前商业电影不多,市场太过固化,都是国营电影厂在占有市场,娱乐行业不发达,制作水平落后,所以要发展、要提高也容忍了这种事情。
其实地域歧视在影视圈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太祖都说落后就要挨打,放到电影圈中那就是落后就要被鄙视。
娱乐圈本身就有一个鄙视链,港台的瞧不起内地的,京城的瞧不起西北的,科班的瞧不起野路子的等等,这种事大家不会在明面上很直白的说出来,但是在合作中就显露无疑。
连我们自己内地圈子都有一个很明显的鄙视链,更何况原本领先内地的港台,瞧不上也纯属正常。
欧洲的还瞧不上港台的呢,好莱坞还瞧不上全世界的呢,这就好像如果什么马来西亚、菲律宾之类的国家,分分钟我大天朝也瞧不上他们,无他,强的就是瞧不上弱的。
【爱|情麻辣烫】的拍摄资金也是港台一方的,是台|湾滚|石国际集团跨海投资。导演张扬已经30岁,这是他第一次指导电影,他对这部电影非常看重,不希望一些不懂装懂的人干扰,所以就想再找一个投资人,两方投资人有个牵制,他的话语权有保障。
所以听到苏浩有意投资,马上就过来了。
据张扬说电影已经有一家台岛投资人,投资250万人名币(1000万新台币),张扬觉得资金有点少,所以想再筹集一笔资金,最终双方商定苏浩投资50万人名币,获电影六分之一的收益。
苏浩要上课不会随行拍摄,也不会找人监督,插手张扬的电影拍摄,一切张扬自己决定,导演最喜欢这样的投资人了。立马保证一定不会乱花钱,会好好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