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睁开了眼睛,语茉赶忙退后一步,躬身道:“殿下,梳好了。”
“好。”黄立看都没看,便笑着称赞一句,随后起身穿戴整齐,大步走出了屋子。
研制、定型、生产制造,兵工厂的运行越来越顺畅。随着人员的增加,手艺的熟练,管理的有序,生产效率大为提升。
缴获的大量生铁炮、铜炮,则提供了相当富裕的材料。
军工生产是黄立最为重视的产业,而原材料从缴获和搜购,也正在转向自产。川西邛州蒲江地区盛产硫铁矿,从唐朝时便有开采记录,明朝又在蒲江设冶铁所。
既然有如此现成的条件,哪怕是水西战事拖延,待大军回归休整,水师扩充完毕后,半年之内也要进军成都。
既有了铁料,又有了硫磺,再加上土硝的搜集,军工生产的自力更生也就差不多全部解决了。
此次出击湖广,黄立的意外收获是石墨。据说,在古代又名石黛。“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就是石黛,女人用来画眉毛。
既然是颜料,自然是美术和绘画的用品。古代的传统绘画中,就用到了很多天然矿石。
比如辰砂、赤铁矿、褐铁矿、氯铜矿、蓝铜矿、青金石、石墨、软锰矿、高岭石等十几种颜料。
有了石墨的实物,以及一部分材料,黄立就能够大量搜购,并开始制造石墨粘土坩埚,使冶炼钢铁的技术,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要知道,世界生产天然石墨的国家有二十多個,而中国石墨的总保有量居世界之首,分布较广,并不缺乏。
只可惜,黄立的时间有限,只能对工匠进行指点,布置研制任务,却不能亲历亲为了。
“由工匠们摸索前进,或许是最好的办法。而拔苗助长,基础松垮,对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出击湖广后,明军实力大增,形势也有很大的改观。黄立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对于某些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不是那么的迫切。
即便是坩埚炼钢获得成功,由于数量不够,暂时也只能作为工具钢使用。比如硬钢钻头、模具等等,但却能够使造枪的速度大大加快。
要知道,当时造枪耗时最长的,便是枪管这个部件。如果用铁棍钻孔,则能使造出的火枪大安全性上有保障。
同样,坩埚也能炼出弹性钢,从而使燧发枪的制造,具备了规模化大量生产的条件。
………………
田地早已经耕好,黄立还命人加施了草木灰、粪肥,为土豆和辣椒的移种,创造最好的条件。
没有化肥,当时农业作物种植的亩产,实在是难以令人满意。土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军民能够不虞吃食的最佳作物。
辣椒则是很好的调味品,对于平常清汤寡水的老百姓来说,无异于是最好的调剂。
应盈并不知晓这两种海外奇物的重大意义,只是太子殿下的交代和托付,让她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带着二十来斤的土豆和数斤的辣椒,她和妹妹来到重庆。旋即便被郑重地安排在了南岸区,这可是殿下亲自吩咐的,没人敢怠慢。
除了现成的宅院,旁边的几家农户,也归应盈指挥,学习土豆和辣椒的种植。为以后大规模推广,培训着农业专家。
“我姐教的都记住了没?这可是殿下带回来的海外异种,又亲自把种法手把手教给我姐,嗯,还有我的。”
应薇儿戴着个小草帽,扬着小脸儿,得意洋洋,甚至有些趾高气扬,对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说道:“原来只有不到一斤,种出将近二十斤,你们说厉害不?”
农民们连连点头,看着已经种下的土豆田和辣椒地,再看这姐妹二人,眼中都充满了敬重。
“三太子殿下的徒弟呢,海外异种的种植高手。别看是女子,可这师傅是真厉害呀!”
“怪不得太子殿下亲自交代开垦出的耕地,原来是为了种这个土豆和辣椒,是给两个女徒弟准备的。”
众人心里琢磨着,可不敢小瞧这两个女子。那个小的更是神气十足,大的好象还矜持一些。
应盈还真没料到自家妹子是个人来疯,看把这些老实农民唬得一愣一愣的,想捂脸,可也不好意思当众拆穿她。
“叔叔伯伯们都听清楚了吧?”应盈客气地说道:“其实很容易的,一点也不难。勤上肥,勤照管,这个土豆呢,殿下说亩产能达到两三千斤呢!”
众人起了一阵骚动,情不自禁地面露惊疑之色,窃窃私语。
当时没有化肥,从唐朝到宋朝,南方种植最普遍的稻米,亩产量虽然在不断攀升,可基本上都在两百到三百斤之间,收成特别好的也不超过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