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章 谁说我要打南京(2 / 2)样样稀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黄立觉得挺没意思,摆了摆手,说道:“胡将军多学习是没错的,我军的打法已与以前有所不同。正是靠着创新和进步,才能够屡战屡胜。”

“是,是,末将肯定虚心求教,还要多谢殿下教诲。”胡茂祯摆足了姿态,对太子殿下,他一点也不觉得丢人。

正说着话,亲兵入内禀报,宜都侯塔天宝率三营人马赶来增援。

黄立略感惊讶,塔天宝竟然比袁宗第来得还快,赶忙请入帐内。

塔天宝很快便进到大帐,躬身施礼后,如释重负般笑道:“末将紧赶慢赶,终于是赶上了。殿下要打南京,怎能少了末将?”

“谁说我要打南京?”黄立失笑道:“两江清军竟然敢来进犯,我要是不教训教训他们,日后岂不是有样学样,都敢来太岁头上动土?”

塔天宝愣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笑模样,咧着大嘴说道:“我就说嘛,殿下要打南京的话,肯定不能落下末将。”

黄立伸手示意他坐下说话,开口问道:“阳城侯呢,可是还在洞庭湖?”

塔天宝说道:“末将来的时候,他已经结束行动,正在率军返回岳阳。我等不及,留下一营人马在岳阳,便率部赶来。”

黄立微笑颌首,说道:“如果靖国公率军赶来的够快,我倒是想派宜都侯去南昌走一遭。”

鄱阳湖水师被击败,江西绿营又多在九江,进入鄱阳湖,沿赣江便可直达南昌,甚至是横扫周边城镇。

在明末清初时,南昌成为反清势力的中心而惨遭屠城,但很快就又恢复。

清代南昌府领七县一州,以发达的市镇经济和码头贸易、丰饶的物产著称,是长江下游三角洲外罕有的重赋地区。

当时的南昌,有一個外部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那就是赣江大国道,直通广州。清朝对外贸易基本上都通过广州港进行,对赣江沿岸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江西不仅号称“江南米乡”,还有与晋商、徽商齐名,纵横中国九百多年的江右商帮。

一千五百多座江西会馆遍布全国,甚至湖广等地还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的民谚,诉说着江右商帮的辉煌。

既然已经有了轻取武昌等地的条件,黄立就不打算放过。一把抢个够,在川东川西苟上一两年,粮草物资也差不多够了。

有江就有船,水手船夫少不了。川东川西不仅要人力,象这种有技术的人员,更是欢迎之至。

对于黄立的安排,塔天宝却是嘿然一笑,说道:“不如由靖国公前往南昌抢掠,末将就在殿下身旁听用。”

黄立眨巴眨巴眼睛,微笑颌首,算是答应下来。

………………

从战役规模,到大会战,黄立感觉到身不由己,有收不住手的感觉。

或许是战略需要,或许是贪心不足,也或许是屡战屡胜有些飘。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有着理智的分析。对于敌我两军的实力,对于胜败的判断,都比较客观准确。

虽然湖广和两江不过五年时间不闻战事,但清军的衰落却是眼见的事实。

这可能与清廷“穷养”绿营兵有关,不打仗,就没有外财,靠那些微薄的饷粮,绿营兵并不能养家糊口。

“穷养”不行,“富养”的八旗兵看起来也更加的不堪。除了愚蠢的自大狂妄,以及精良的装备,黄立看不到其他的优点。

或许骑射还能看得过眼,可从战后的缴获来看,能开硬弓的八旗兵已经很少很少,这从某些方面也能看出八旗兵战力的明显衰落。

那么,为何绿营兵将在三藩之乱时表现神勇呢?

在黄立看来,一是清廷足发了粮饷,以振奋士气;其次则是绿营军官鼓励或默认了士兵的抢掠烧杀。

黄立看过《康熙大帝》的电视剧,其中有图海和周培公召集八旗家奴去征伐叛乱的察哈尔部。

因为缺少饷银,便公开向家奴们宣称,作战时可以纵情抢掠,所得全归个人。于是,那帮家奴嗷嗷地冲杀向前,为抢掠屠戮而疯狂。

“果然,军纪败坏是有原因的。为了激励士气,很多将领都会视百姓为蝼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就是最好的兴奋…剂。”

黄立叹了口气,坚定自己的信念,绝不会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一定要保持良知,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越来越少。

当然,如果放弃底线,战争的进程会大大加快。

比如李自成,比如太平军,所过之处,连兵带民地裹协,声势浩大。现在的形势有点象太平军取南京,黄立完全可以复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