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沉吟了一下,委婉地说道:“就是继续围困下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击败贼寇。现在形势突变,湖广危急,只能是改变布署。”
“留甘陕和河南绿营驻防远安,防止贼寇东窜。我军转向湖广,先击败窜入湖广之敌,再返回或围或攻。”
“如果贼寇趁机逃往江边,拖家带口,必然难以全顾,甘陕和河南绿营便可伺机追杀,反倒能收奇效。”
穆里玛眨巴着眼睛,觉得要是这么说的话,没准坏事能变成好事。兵法中也有这个,好象叫引蛇出动。
“如此调整布署,倒也不失为变通之法。”穆里玛的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速奏朝廷,再从江西、河南调兵援救湖广,两江水师也可出动,击败贼寇水师,令他们有来无回。”
图海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能够就近,以最快的速度援救湖广的,也就剩这两省的绿营兵了。
“两江水师未必能保证一定战胜,再加上江西的鄱阳湖水师,可与贼寇水师一战。”图海补充道:“急奏朝廷再下旨到地方,迁延时日,不如由大将军,或是张总督行文求援。”
穆里玛想了想,觉得虽然有些不妥,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许多。有老哥鳌拜在朝中,事后责罚也是轻轻带过。
决策已定,穆里玛便马上行动,调三千八旗精骑先行赶往夷陵。
在他看来,贼寇若没有险峻的地利可倚,早就被悍勇的八旗兵给击败了。打野战的话,三千精骑可敌过万之敌。
贸然攻击茅麓山,又被明军袭营攻杀,一万禁旅八旗现在只有七千多人;甘陕绿营和湖广绿营的几次强攻险要,也损失了将近四千。
也就是说,现在围困茅麓山的清军,共有五万七八千。
将甘陕河南绿营的两万多人马留下,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也足以对抗冲入湖广腹地的明军。
在急报清廷的奏折中,穆里玛再次建议清廷命令吴三桂出兵,趁虚直捣川东。但他也知道,朝廷一直没有回信,定然是沟通不顺,吴三桂在推诿拖延。
撤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有周密的布署,撤退的顺序更是马虎不得,不能给贼寇以可趁之机。
穆里玛和图海召来了王一正、胡茂祯,又进行了一番商议,终于确定了撤围的计划,从明天开始进行。
胡茂祯回到营地时,夜幕已经降临,天空的疏星似乎在眨着眼睛。
“稳准狠,直插湖广腹地,势必是一场大乱哪!”胡茂祯没有马上进入大帐,而是背着手仰望夜空,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对于长江行船的速度和机动,他比穆里玛、图海,甚至是王一正,都更加了解并熟悉一些。
什么回师救援,骑兵还能有些速度,但也难以对有舟船之利的明军,造成太大的威胁,反倒可能会被牵着鼻子来回乱跑。
“顺流而下,一日千里,沿江城池守卫空虚,皆可成为敌人的进攻目标,可谓是防不胜防啊!”胡茂祯轻轻地叹息,甚是担心在武昌的家眷。
胡茂祯原是李自成部将“翻山鹞”高杰的部将,就是拐跑了李自成老婆的那位。顺治元年,豫亲王多铎南征,胡茂祯随其归降。
顺治五年,在金声桓反清后,胡茂祯镇压有力,屡立战功,得以升迁,之后一直跟随在洪承畴身旁听用。
顺治十六年,胡茂祯以病入奏,部议休致。
康熙元年八月,清廷又起用胡茂祯,先授宁夏总兵,加右都督佥事。董学礼死后,胡茂祯再擢湖广提督。
与当时很多的降清汉将有着相同的心理,胡茂祯在玄黄未判之际,与南明也多有暧昧,准备审时度势,顺风而偃。
在驻守湖南常德时,胡茂祯曾传话给孙可望:“只待大师(指明军)到常德,我不打仗就归顺”。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胡茂祯却怀疑清廷已经掌握了这个秘密,也担心被人举报,被清廷秋后算账。
之所以称病致休,胡茂祯就是想避祸,平安渡过余生。可没想到,他再被任用,并又回到了湖广。
“伪太子着实凶悍,西山贼寇在他手中,简直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屡次大胜,令人瞠目震骇。难道,真有天命所归这一说?”
胡茂祯摇了摇头,心情复杂,对此次明军杀入湖广腹地,以及率军回救湖广的作战计划,并不乐观。
但满洲大人已经下令,根本没有他多嘴的机会,让他既无奈,又有些怨忿。
苦思冥想良久,胡茂祯也没法插翅飞到武昌,只能寄希望于武昌的守军够坚强,或是明军并没有那么大的作战目标。
在清冷的夜风中呆了半晌,胡茂祯才神思不属地回到营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