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铳应该与重火绳枪穆什克特(俗称叉子枪)类似,铅弹重量达到了六钱到十钱(30—50克)。
只要在有效射程内命中目标,铅弹可以击穿同时代任何实用的铠甲。当然,极重极厚的甲胄例外,但那根本不是人能穿的。
抬枪装填的五钱铅子,也能达到接近的杀伤效果,专为克制重甲兵。百米之内,几乎没有能够防住的盔甲。
“不错,不错。”黄立让人装填上发射火药和铅子,端详了一会儿,不用实际发射,就能看出其性能威力。
工匠们脸上现出喜色,得到殿下,将来的皇帝夸奖,实在是一件非常荣耀,祖坟都要冒青烟的重大事情。
“枪托上要包厚厚的棉布,发射手的肩膀上也要有类似的保护。”黄立摸着下巴,一边思索,一边交代着,“还要再加上支撑架,要人扛着发射不太好。”
抬枪的装药量几乎是鸟铳的十倍,后座力相当惊人。不来点减震,一般人恐怕承受不住。
工匠们连声答应着,这都是些小改造,无碍于正常的生产铸造。
因为时间紧,枪管采用了青铜材质模具化的铸造,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产量,但在重量上就有所增加。
而以当时的技术和工艺,难以融化钢和熟铁,出炉的都是生铁。如果用钢或熟铁,抬枪的重量能降到三十斤以下。
可按当时打造火枪的工艺流程,用熟铁或锻打钢的话,速度太慢,别说打湖广用不上,连掺和水西战事,估计也造不出来太多。
“四十斤也能接受,两三个人一枝,搬抬也不算费劲;如果用马驮的话,两三枝都没问题。”
黄立有些遗憾,可也只能接受现实。要在炼钢炼铁上大跃进,他需要石墨,用石墨粘土坩埚来进行冶炼。
至于高炉,黄立可不敢奢望。如果给他时间来研究,或许能在十年内搞出来。
“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来熟悉抬枪的使用,此次出击湖广,应该能有用武之地。”黄立转头吩咐着李岳,“根据抬枪的射程和威力,你们也要研究出更好的战术。”
李岳躬身应承,态度十分认真。
火枪营参战次数不多,但黄立的看重和期许,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众人都认为这将是明军日后的编制和模式,现在的火枪营就是模范和样板,李岳则将是所有将领的教官。
李岳也知道这是殿下对自己的信重,他对火枪营也是倾注了全部的精力,不敢让殿下失望。
在广元城下,是火枪营的第一次战斗。尽管都是老兵,但却是按照黄立的设计,冷热兵器混合使用的第一次战阵交锋。
黄立看出了问题,李岳也发现了不足。回师之后,火枪营补充完全,又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此次出击湖广,李岳希望还能与八旗兵较量一番,以证明火枪营的战力,完全能够正面抗衡清军精锐中的精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