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综合智能分析系统(下)(2 / 2)东施效颦的平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想着想着,终究是白天的训练太累了,他还是没多久便睡着了。

从第二天开始,黄柯训练的时候就经常出神,好在都是一些做老了的体能训练,倒是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傻愣愣的。

吴哲的一番话,给黄柯打开了一扇门,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太好高骛远了。

所以,现在他决定按照吴哲说的,先从最基础的做起。

数据化,将所有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全都用数据的方式呈现,同时累积数据,建立数据库,这就是他现在需要做的。

只是,这个过程听着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说,要想数据化,做到客观、可观测,那么肯定得有度量衡啊。

以前使用的是尺子、秤、温度计、湿度计之类的,现在要凭借手眼口鼻,还有身体的感触来进行测量,那就必须在脑海中构建出虚拟的尺子、秤、温度计……

然后,尽可能地屏蔽掉主观感受对测量结果客观性的影响。

再把自己通过感知测量的结果,与真正用尺子、秤、温度计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不断地修正数据,不断让自己的感知结果更加准确,甚至精确。

所以,需要积累,或者习惯的东西很多,绝对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

但即便如此,一些初步的效果还是很快就得到了显现。

徒手攀岩,这是黄柯在钢七连的时候,从来不曾训练过的科目,但在老A特训营,却是每天早中晚都要来一次的开胃菜。

原本,黄柯觉得,这东西跟400米障碍中的攀绳梯应该差不多。

不都是手脚并用往上攀爬吗?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真的大错特错了。

尤其是那帮死老A,逐渐增加难度,悄悄改变攀岩着力点设定位置的情况下。

黄柯发现,不知不觉间,同样的攀岩路线。

明明早上还能轻松过关的,可是到了下午和晚上,就怎么爬怎么别扭。

后来,用自己的眼睛做尺子量了一下,这才发现是着力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的时候只是往左往右,或者往上往下,挪动了一点点。

抓取的难度,能够借上的力,往往就会变得天壤之别。

于是,黄柯在练习攀爬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去体会,多个着力点之间,什么样的距离、什么样的位置,自己攀岩起来最舒服、最省力。

什么样的距离、什么样的位置,自己最难受,甚至是绝对做不到的。

然后在攀爬之前,就快速规划好最佳的攀岩路线,从而大大提升徒手攀岩的效率。

仅仅两三天的工夫,就很少出现爬不上去,需要横移,或者退下来重来的情况了。

类似的情况当然还有。

在这种堪称变态的高强度训练之下,让黄柯吃到了不少甜头。

于是,构建这个所谓的综合智能分析系统的动力和决心,自然而然就更强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