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2章 收服美人,氏族初稿!(2 / 2)雨落未敢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刘禅翻开奏章,只见上面详细列出了大汉各大氏族的排行,以及排行的依据。

他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姓氏,心中却泛起了一丝不满。

只见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些功勋卓著、对大汉有着巨大贡献的氏族,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家族。

然而,刘禅却发现,有些氏族的排行似乎并不完全合理,有的氏族虽然势力庞大,但对大汉的贡献却寥寥无几,却仍然被排在了前列。

刘禅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满与疑惑。

他心想:“这《氏族志》的编写,本是为了彰显我大汉的忠义之士,激励士气,团结民心。可如今这排行,却似乎有些偏颇,若是让将士们看到,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

想到这里,刘禅不禁有些恼怒,他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侍从,沉声道:“去,把费祎董允叫来,朕要亲自问他这《氏族志》是怎么编的!”

侍从闻言,不敢怠慢,连忙应声而去。

不多时,费祎董允便匆匆赶到议事殿,两人跪伏而下,朗声道:“臣等参见陛下!”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神色稍缓,他指了指案头上的奏章,沉声道:“你们看看这《氏族志》的排行,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费祎董允两人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起身,走到案前,仔细端详起奏章来。

只见两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变得坚定起来。

他们转身看向刘禅,恭声道:“陛下,这《氏族志》的排行,确实是臣等所为。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刘禅看着费祎董允两人,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他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起身,轻声道:“你们何罪之有?这《氏族志》的编写,朕只是想问问你,这排行究竟该如何定,才能既公平又合理?”

费祎心领神会,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氏族志》的编纂,实乃大事一件。臣以为,皇室姓氏自然应当优先。”

刘禅微微点头,示意费祎继续说下去。

费祎清了清嗓子,接着道:“刘姓,作为汉室皇族,自然应当排在首位。这不仅是对皇权的尊重,更是对汉朝正统的延续。刘姓不仅是皇室的象征,更是万千黎民心中的太阳,指引着大汉前进的方向。”

董允闻言,也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臣以为,与皇室有姻亲关系的姓氏,如曹、孙等,也应当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对前朝皇族的安抚,也是对我大汉包容并蓄之风的彰显。”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曹、孙等姓氏虽非大汉本土势力,但在朝中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毕竟许多降臣降将,都曾是魏国、吴国旧人,承认魏国与吴国,其实就是变相的承认他们。

若能适当提升他们的地位,无疑能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费祎见状,继续说道:“接下来,便是功臣与新兴贵族的姓氏。”

“陛下,诸葛、关、张、赵等武将家族,同样在大汉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姓氏也应排在较前位置,以示对军功的重视。如此,方能激励将士们为国效力,共谋大业。”

刘禅听了,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善战的武将们,在战场上披荆斩棘,为大汉的辉煌未来浴血奋战。

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永远铭刻在他的心中。

费祎轻咳一声,继续说道:“地方豪强与士族的姓氏,也需妥善安排。地方豪强姓氏,如河北的崔、卢、郑等,江东的陆、顾、朱等,这些地方豪强的姓氏应被适当压制。此举既是为了削弱其地方影响力,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

董允也接口道:“传统士族姓氏,如颍川荀氏、陈氏等,这些传统士族的姓氏也应被削弱。此举既是为了防止其继续垄断政治资源,也是为了给我大汉的新兴力量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刘禅听了,心中暗自思量。

地方豪强和传统士族在朝中有着不小的势力,若不能妥善安排他们的姓氏等次顺序,很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因此,他对于费祎和董允的提议,都表示了谨慎的考虑。

最后,费祎说道:“平民与新兴姓氏,也应得到适当的提升。平民姓氏,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体现对平民阶层的重视,也是为了削弱士族的垄断地位。新兴姓氏,在统一过程中涌现的新兴家族,其姓氏也应被适当提升。此举既是为了鼓励新兴力量的崛起,也是为了给我大汉注入更多的活力。”

刘禅在一边说道:“初稿既定,便好生修改罢!”

氏族志是舆论武器,更是他杀人的一把刀。

通过排位,可以逼出不服的人。

杀!

通过刻意的变动,可以挑拨离间。

总之

妙用多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