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的家将从锡福记运回了十车油渣和五车排骨。
但是糖只有一麻袋。
这个时代吃糖跟吃金子一样。
这下子桓原先的计划就实行不了,只有一麻袋糖,他就无法做什么糖醋排骨了,只能在油渣里放一点点调味用。
两万流民加上五千军卒吃糖醋排骨所需的糖霜,估计得倾尽许都一天市面上所有的糖。
买这么多糖的钱,子桓现在还是能拿得出来的,但是这不是一个理智的人应该干的事。
不过排骨不能做成糖醋的,做成香煎的其实也很不错。
任峻松口同意军民组成家庭,子桓就打马回修沟渠的工地。
很多事情,必须提前几十年做规划和考虑。
比如人口,下一代的教育等等。
总不能等发现人不够的时候再去造人,那就晚了。
军汉们修沟渠的技术,比子桓想象的不知道好多少倍。
他还是现代人的思维,总觉得现代什么技术都先进发达,所以天生有优越感。
但是他忽视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天斗与大自然斗,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智慧、技巧与耐心。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故宫的排水系统就比现代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好。
而故宫的建造工艺、质量及美感,也是后世的房屋无法比拟的。
康熙年间北京地震高达八级,但是故宫却完好无损。
看军汉们修筑的沟渠,那种精巧与细致,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国传承不已的古老工匠精神。
这种精神子桓在曹家铁匠铺里也深有体会。
工人工作的时候,那种严谨、耐心、细致,一丝不苟,非常地动人。
其实他们在军营里也要修筑城墙堡垒以及战壕,所以修沟渠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事。
只要布置好水网和抗旱塘的分布,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他们完全会给你一个惊喜!
专业的事情,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就不好了,须有相当自由的发挥空间和创造余地,军汉们吃完午饭,子桓便领着小姑娘和妇女们回家做饭。
古代人讲究好好享受晚饭,什么好菜好肉,都放在晚上那顿饭。
因为没有电灯等优良的照明设备,他们总觉得白天有天光的时候,应该好好干活,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享受上。
等到太阳落下去,天光没了,他们收工回家,把一天的疲惫都寄托在吃晚饭上。
后世农村酒席晚上比中午吃得好也是继承这个传统。
曹家铁器作坊的掌柜铁二哥,是个能干的人,带着伙计们,加工加点一夜之间就赶制出了上百口大铁锅。
子桓领着厨娘们,把大炒锅安上泥土和石头砌成的灶台,足足铺出去半里地。
为了防雨雪,厨娘们七手八脚的,锯下家将们砍回的松木整木,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搭建出一个茅草长廊。
整个长廊由小孩环抱粗的木柱子撑起构架,廊顶撒上松针。
子桓瞅着那非常具有乡野气息的茅屋长廊,就差有一笼爬藤或爬山虎就是一幅绝佳的画了,含笑道:“行了,以后这就是咱们的厨房!”
灶台有了,锅安好了,剩下的就是做香煎排骨。
油渣这种东西的好处就是,热一遍出一波油,热一遍出一波油,当子桓领着厨娘们把一车油渣热了,上百口大铁锅里的油,煎排骨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