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吞噬(1 / 2)天定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当特朗斯站在宫殿大门前有些无奈的时候,大门却是缓缓的向内打开了。一座巨大的殿堂映入眼帘,其间并无任何人在其中。十六根殿柱将整座大殿承托而起,殿柱并不是传统的整齐分列,而是按照混沌、阴阳、五行、八卦之法排布。每根殿柱之上,都各自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神兽。环顾四周,就像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一般,并无其他出入口。

中央殿柱上刻着一只怪兽,可惜特朗斯并印象中似乎见此兽的任何记载,可却一时想不起来了。与中央殿柱平齐的是另外两根柱子,同样的,上面刻画的两兽,其一似特,却有九爪,遨腾九天,吞云吐雾。另一只状若飞凤,翎羽舒展,直冲霄汉。

当特朗斯将视线放到了周围五根殿柱时,赫然发现,其上所刻画的,正是华夏的五方神兽:青特、白虎、玄武、朱雀、麒麟。但却并非以大地五方分列,而是以五行轮转的顺序,围绕中心的三根殿柱。

再外处的八根殿柱上,按八卦之位排布其上。因为出身古武世家,特朗斯对上古那些传说很是着迷,也因此看过许多关于上古神兽的记载,细细想着古籍,他还是认出了这八种神兽。

一为白泽:昆仑山上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一是鲲鹏: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古人有诗云:云开衡岳风雨止,鲲鹏击浪从兹始沧海横流何足虑,三尺寒江东陵指。

一是毕方神鸟: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

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

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

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翼一足,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

骈雅:“毕方,兆火鸟也。”

一是螣蛇: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后汉书张衡传:“玄武缩於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

一为吼:偃曝馀谈有载,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一为獬豸:古代着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一是夔牛: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话奇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神魔志异灵兽篇中述夔牛者,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意思是,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最后一种是九尾狐:古典传说中,九尾狐乃四脚怪兽,通体上下长有火红色的绒毛。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常用其婴儿哭泣声引人来探也。九尾狐出,乃世间将有大乱之象。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尾狐也一直是一个亦正亦邪的形象。白虎通德论封禅篇记载,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亦是成为了瑞兽的象征。

世人皆以为这些神兽只如记载中的一般,但却不知在真正的上古时期,这些神兽是真实存在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