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四章:其中一个叛徒(2 / 2)塘边海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逊一直将贾太尉和郭军师的书信密封,再无他人知道。”陆逊恭敬地将信呈上,继而退在一边。

吕霖没有去翻那两封信,也不会怀疑陆逊话中真实性,只是非常奇怪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牵扯到司马懿,难道司马懿当真不喜欢热闹?连贾诩都没有查出来,若非司马懿确实没有掺和,那就是他隐藏的太深了!

等等!没有掺和,有可能是隐藏的更深!

但是司马懿还不到三十岁,不至于吧?

这个消息来的很及时,极短时间内吕霖把所有的消息梳理了一遍,他觉得计划应该改一改!无论司马懿,还是杨修背叛,兖州都已经不稳,吕霖不能再贸然北上,务必更加稳妥才是!

田丰就算带着一万兵马与袁熙汇合,恐怕也夺不下常山,僵持下去必然会被曹操分兵击破。邯郸是千年古城,就算守将不是曹仁也不可能短时间攻下,而吕霖最在意的就是时间,所以先机还是要袁熙来占!何况那个叛徒必然与曹操有联系,必要时候肯定会断了粮道

此刻吕霖觉得脑袋有些胀,但他必须立即做决定,要么兵行险招,要么固守邺城等待良机!但是这个决策不好做,吕霖下不了决心,微微抬头看了看身前恭谨地陆逊,目光变得镇定了很多,问道“伯言,你跟随我,多少年了?”

“禀大王,逊自建安二年跟随大王,如今已有八年!”

“八年了,当年你还年幼,本王也还年少!”吕霖看着陆逊有些成熟稳重的脸,微笑道“本该青春的年代,却跟着本王吃苦,没有享受过一丝年轻读书人的悠闲,难为你了!”

“跟随大王,逊受益匪浅!”陆逊恭谨行礼,神色非常恭谨,又生出一丝惶恐“可是臣做错了什么,请大王指正训导!”

“伯言行事稳重,很是妥当!”吕霖笑容不变,语气平和道“我有一事想不透,希望伯言给我提个意见。”

“大王请讲!”陆逊本该客气两句,但抬头见吕霖这幅神色,没由的心安了好多。

“仲达与德祖已经跟随本王九年,虽说偶有争议,却都是智谋过人之才,伯言以为,何人更优?”

“杨修与司马懿皆世之大才,皆是逊之楷模,逊不敢擅自评价!”陆逊习惯性地夸奖二人两句,才正式回答道“就行事风格而言,杨修果决直率,却太过强硬残酷,不如司马懿稳重绵柔。至于才智谋略,二人不相上下各有千秋,臣不敢妄议!”

“如此说来,伯言更喜欢司马懿?”

“臣钦佩司马懿行事周全,且性情温和,处处谦让!”

“伯言所言极是,仲达性情温和,故而议事少有发言,更少与人争端。”吕霖话锋一转,坏笑道“然仲达却与杨修不和,伯言以为,是性情使然,还是派系斗争?”

“大王,臣以为他二人虽然偶有争端,却是因为见解不和,对大王绝对”

“本王知道他们的忠心,只是他们总是见解不同,各执一词,令本王有些怀疑。”

“他二人之所以见解不同,乃因性格使然,然正因为大王贤能,他们才敢直言不讳!”

“哈哈,伯言所言极是!”吕霖欣然接受陆逊这一记马屁,笑道“既然伯言以为他二人忠心耿耿,那你以为他二人之中,谁更加忠心?倘若有一人反叛,会是何人?”

“禀大王,他二人皆忠心耿耿,不会有”

“好了,本王不过随便说说,并非怀疑他们。”吕霖挥挥手,轻声道“贾太尉和郭军师没有送来任何书信,你下去吧!”

“诺!”陆逊心领神会,转身离开。

陆逊,果然是出将入相之才啊!

是夜,吕霖将杨修与司马懿先后召入帅帐,分别聊了一个时辰,没人知道吕霖分别对他们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一早,他们俩都消失了!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军营中忽然少了两个人,少数发现少了俩军师的人也没太在意,唯一为此耿耿于怀并猜到一点什么的陆逊也不敢多问。猜测,虽然让人难受,有时候却让人无限遐想!

早饭后,吕霖召集所有将领在帅帐下达军令,包括昨天刚刚抵达邺城没睡一个好觉的张,所有人都知道,有大行动了!吕霖像往常一样安坐在座位上,目光平静地环视着所有将领,时而眉头微皱时而嘴角上扬。

自吕布死后吕霖承袭王爵处理军政之后,便总是这种阴晴不定让人难以揣度,包括杨修、司马懿二人这么玲珑剔透的人也不敢胡乱猜测吕霖的想法。居高位者,总有一股寂寞,是无法对他人述说的。

除陈宫和贾诩这个老师之外,最了解吕霖的人自然是郭嘉,至少他这么认为。然贾诩最不喜欢的就是谈人生谈理想,陈宫也没时间与吕霖交流如何做一个好的君主,最知己的知己郭嘉又没在身边,何况就算他在身边也只会把人往邪路上引。

吕霖时常在想这件事情,越想越理解那些皇帝为什么感到孤独,为什么杀功臣的时候再不忍心也会动手。眼下不是考虑这件事儿的时候,吕霖也没有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故而这些哲学问题不在今天的考虑范围之内。

“诸位将军,曹操虽然将邺城送给我们,但这却是一个麻烦,如今我军随时有被曹操分而食之的危险,此皆本王轻敌之过,本王在此向诸位将士们请罪!”

“愿为大王分忧!”吕霖这两句客套话,自然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大王才智出众,虽算不得算无遗策,却也从无败绩!众将齐声道“末将愿跟随大王赴汤蹈火,万死何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