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饭也不吃,喝茶也不喝,读书也不读,写字也不写,什么都不干,就这样一天到晚呆坐着。
侍读和宫女和太监,也只好这样一天到晚陪着,形影不离而又无可奈何,有时候劝不了,就一起发呆。
然而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吕大器,史可法,姜日广,马士英等人有事走到太子面前,太子沉默半天最后全都推到了林毅身边。
到最后他干脆就住进东宫,什么也不管了。有吃有喝有人陪着,想读书读书,想练剑练剑,想发呆发呆。
文武百官一看,这怎么能成呢?都要求林毅登基坐殿,林毅百般推脱,最后实在拗不过他们,只答应临时监国,到将来太子神情稳定了,长大了以后能够处理朝政了,君临天下,江山还是他们朱家的,他还是愿意当一个大明的朝臣,甚至边疆的一个军将,执干戈以卫桑梓。
姜日广,史可法,马士英,吕大器,等人都答应了林毅临时建国。
不过林毅告诉他们,朝中的一些日常事务该怎么处理还怎么处理,按原来的办法,那些重要的事情再由他来裁决,他可不想再像皇帝崇祯那样,事必躬亲,要是那样的话,全国这么大,这么多事情多如牛毛,就是不吃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别说一个林毅,就十个林毅,也得累倒在岗位上。
姜日广和吕大器、史可法等人就答应了,就相当于内阁的一些日常事务,全部交给他们处理,但是林毅告诉他们,不得给老百姓增加负担,不得增加赋税,要他们为老百姓多办好事,治理漕运,赈济灾民,恢复生产,多惩治贪官污吏。特别是一些文官,不要在一起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扯皮推诿,如再发现格杀勿论。
这下等于给那些文官东林党集团敲响了警钟。现在这些文官集团他们可以不怕崇祯皇帝,也可以不怕太子,但是就怕林毅。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当然知道林毅的出身和来龙去脉,这是从一个边军小卒崛起的战神,这是一个绝不会接受逆来顺受的统治者,无论鞑子还是流贼,还是朝廷的锦衣卫,谁在他面前说不,那就是死路一条,简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们知道这些之后,什么事情都顺着林毅的办,都按照林毅的喜好来投其所好,这就是敬畏。
这样林毅占领了北京,把太子接进来之后没出一个月,北京城秩序又恢复了井然,文武百官各司其职,有什么事,除了不向皇上和太子请示之外,只请示林毅,其他一切照旧。
高碑店那边,祖克勇带着五万人马围困了半个多月,高一功等人终于忍受不住,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做个饿死鬼。
因此高一功带着手下的人马,开了城门终于杀出来了,什么都不顾了。
但是说是杀出来的,其实连路都走不动了,一阵风吹来就能把他们吹倒。
结果祖克勇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全部抓了俘虏,到此为止,这场战役才全部算结束,高碑店又换上了大明的旗帜。
高一功等两万人马也成了大明的俘虏。数日之后,他们吃饱喝足了之后,高一功等人被押到了京师,手下军将该释放释放,该收编收编,只剩高一功,拒不投降,林毅也不理他,命人他和李过,李岩,袁宗第,刘芳亮等人家到了一起。
这时,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等等军阀带着兵马勤王,来到了北京城外。
林毅立即以太子的名义给他们下了一道令,让他们立即开赴四川,围剿张献忠。
这是捷报传来,卢九德和黄得功的人马一路势如破竹,进山西,取陕西,连克州县,一举攻破了大顺军的西京西安抚,李自成的参与全部被消灭。
林毅闻报大喜,立即又给他们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带领大军南下,入川作战,一定要把张献忠给剿灭,顺我者,倡逆我者亡。
一切安排好之后,东北边关战报传来,李自成跟吴三桂大战山海关,林毅立即决定,亲统大军十万,兵法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