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点点头,叹道:“当务之急还是营救三弟,他还年少,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向父皇、母后,以及九泉之下的陈国夫人交代?”
“官家,此事二殿下、吴枢密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大局为重,无法大张旗鼓,全城搜索。即便真的掘地三尺,也未必能有所获。”
赵普沉吟道:“臣建议,除了密切追查讯息外,便是静观其变。一来是等对手出招,二来,三殿下聪慧过人,也许他会想办法自救的。”
“自救……但愿吧!”
“官家,当务之急,还是如何回复李重进?”
“还能怎么回复,三弟下落不明,自然不能前赴扬州……即便是他在,朕也不会让他去那虎狼之地。”
“臣昔日建议着实不妥,请官家恕罪。”
当初翟守珣提议派个有分量的人去宣抚淮南,赵普曾建议让赵光美前去,奈何触及赵匡胤的底线。
但今非昔比,情况大有不同。
“官家,二殿下和吴枢密缘何不公开三殿下失踪的消息?此事为何与李重进上疏一同发生?”
赵普有条不紊道:“此事重大,恐怕得慎重处置。”
“如何慎重?你的意思是让朕答应?可是三弟并不在……”大抵是兄弟失踪,导致心神不宁,赵匡胤一时没反应过来。
赵普悠悠道:“官家,可以答应李重进。三殿下去不去淮南,与是否到达扬州,这是两件事。”
赵匡胤回过味来,轻轻点头道:“潞州之战,估计再有半个月就结束了,先以三弟的名义稳住李重进。进展顺利的话,可以拖到我们班师回朝。”
“没错!当前,稳住李重进乃是第一要务。”
“可是,三弟终究没去扬州,最终如何收场呢?”
“依样画葫芦,在‘三殿下’的座船或车驾进入淮南,未到扬州之前,同样发生一场行刺,继而下落不明。”
赵普早有定计,胸有成竹道:“如此,李重进便占不到舆论便宜,官家还可以借此机会兴师问罪。”
“会不会小题大做?”
赵普摇头道:“身为节度使,地方治安一团糟,累及皇弟遇袭,已是大罪。官家申斥,另调他职,李重进不听,可不就是谋反了嘛!
官家胞弟下落不明,亲率大军前去寻找营救,手足情深,也在情理之中。”
赵匡胤不免担心道:“如此倒好,可挟持三弟之人,知晓真相,他们会不会……”
“臣以为不会,这些人似乎更愿意浑水摸鱼,坐山观虎斗,不会轻易引火烧身。所料不错,三殿下于他们是一颗烫手山芋,迟早会抛出去,而李重进是最佳人选。”
赵普分析道:“退一步讲,倘若三殿下真有点……闪失,朝廷可以宣称是歹人袭击,意欲破坏赈灾事宜,挑拨淮南与朝廷关系。
如此,至少李重进无法再拿此事做文章,于朝廷而言,并无坏处,甚至还可以反客为主。”
赵匡胤听的分明,赵普考虑的很周全,几乎是把赵光美这个皇弟的价值,应用到了最大化,全部榨干。
谋臣,为主分忧,大局为重。
赵普,没有错!
作为皇帝,自己依计行事也没有错。
可是作为嫡亲大哥,兄弟下落不明,还要这般“利用”他,心里当真有些不是滋味。
这一刻,赵匡胤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聪明的三弟能够平安无事,能再给自己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