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纳妾,书院危(1 / 1)一定是起风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秦可卿携丫鬟宝珠、瑞珠前,进荣府见了王熙凤、李纨、贾迎春众女。

给姑母王夫人、薛姨妈请了安,并被热情的招待了一番,厅桌上,王夫人直夸侄媳妇可卿性格大方体贴,是个温婉、贤惠之妻。

秦可卿哪见过这种场景,顿时就羞了,熙凤见状打了圆场,呵笑着转了话题。

这话语不过就是儿女情长,询问现状,或是夸夸赞赞。

比如政老爷前些日给宝玉请了国子监的讲师邹上元,堂堂一个举人老爷亲自教授年仅九岁的宝玉读书,自然被府上的丫鬟们传开了天。

贾政门下的清客,程日兴、詹光、单聘仁、卜固修等人一番吹捧夸赞,直把宝玉夸上了天,对此,贾母、王夫人应了下来,笑呵呵赐了赏钱。

……

第二日正午,王仁之履行约定,陪同墨儿和画儿回了一趟娘家。

之后的日子,便是枯燥的读书,以及说服秦可卿,娶墨儿、画儿为妾这件事情了。

秦可卿未当过主母,拿不定主意,忧心考虑了一日,得宝珠和瑞珠的点醒、权衡弊利,方才应了王仁之。

过程并没有太多波澜,亦没有什么宅戏,摆了桌宴席,入了洞房,便正式纳了墨儿二人为妾。

……

很快十几天时间悄然过去,入了四月,京城的天气渐渐转热。

说起近些日的大事,便是书院举行的东林会约了,这次是每月一次的东林小会,共计八百多人参加。

这月的小会一连持续了三天多,高台上的讲师也不出意外的选为顾宪成、顾允成、安希范、高攀龙、刘元珍等八位东林党的精神领袖。

他们聚众讲学期间,经常围坐一起探讨经义、谈论朝政,先找出问题的根源,再议论问题的解决方法。

于是,这样一个议论时政、评判朝局,力图政治清明的讲座,吸引了全国各地大批有志之士,东林书院的名气渐渐远扬,已然引起朝廷重视。

今日清晨,周廷的朝会上,各系官员特意就此事展开口角,其中,齐、楚、浙三党领袖抓住这个机会,狠狠将东林书院,以及东林会约批判一顿。

天子脚下,竟然有人敢如此胆大妄为,实乃乱臣贼子,其罪当诛。

但东林党之人怎会没有辩解,李三才、赵南星、韩祜生、刘谨胜等东林党人或心系东林之人纷纷出言辩解,意图小事化小。

他们虽然大多位卑言轻,但联合起来却如铁丝一般坚硬。这件事令隆治帝大惊,他最厌官员结党营私,当场便要将京师东林党人查抄一遍。

这个时候,东林党人大多都是铮铮铁骨、不惧生死,敢于建言,有信仰抱负的。不然也不会被周廷士林所追捧和支持,东林八君子的清誉也不会传世。

这与之后严重的官僚阶级党算是两个极点了。

幸运的是,得有内阁首辅王家屏努力劝解,太子朱常洛苦口劝说,隆治帝勉强赦免此次东林党之罪,但东林书院必须拆除。

这时,政令还未通,书院照常上课。

临近正午,丽泽堂的读书声琅琅,高台上刘元珍激情讲课,内容为边军响银一事,王仁之和韩正新特意来此,寻了一个位置,认真听讲。

刘元珍朗声道:“大家可知边军每月军响几何吗?”

此话一出,便有几位学子举手起身,回道:“二两银子?”

“不对”

“三两?一两?”

“都不对,他们真正到手的响银,不过半两尔,有些还会用铜钱折扣”。

刘元珍捻须回道。

“在粮食短缺的辽东,这些钱恐怕难以果腹,他们怎么活呢?为何无人担心他们会造反?”

一位儒袍学子起身问道。

“想活自然是可以的,买卖军器与女真部交易,或自己种粮食等,都可勉强果腹,维持现状”。

刘元珍言罢,叹了一声,摇头道:“不过好在,那里没什么百姓,也没人折腾了”。

“既然朝廷没有银子解决问题,那我们何不想想,有无其他方法,解决削减贪污、克扣等问题,各位讲出具体方法,随心讨论”。

于是,众学子围成几片,纷纷议论起来。

……

半个时辰后,已是正午,烈日炎炎。

刘元珍讲的有些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望向窗外烈日,发觉已是放学时。

逐回眸望向学子,朗声道:“今日暂先上到这里,大家放学休息吧”。

众学子忙起身,鞠躬道:“先生慢走”。

堂中学子陆续走出,王仁之转眸看向身旁同窗,道:“舟兄走吧”。

韩正新微微一笑,询道:“子斐,今日还去后山吗?”

王仁之摇头道:“不去了,今日事情繁多,舟兄还回城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