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听着,李秋波手里的杯子停住,眯着眼睛仔细倾听,眼前当初那些画面,一点点跳出来,再放大,充斥在他脑海里,延续成电影片段。
等陈潇一首歌唱完,李秋波眼里已经蓄满泪水。
陈潇没吭气,知道李秋波共情了,现在在里面还没走出来。
李秋波好半天才,长长喘了口气。
放下酒杯。
“我水平有点业余了,唱出来不大好听,不过你是行家,一听就知道这首歌怎么样。”陈潇说的是实话,他如果不是没办法,也不会班门弄斧。
没想李秋波正色道:“就是要这样,唱出来才有感情。”
当年上山下乡,唱歌的学生们,不都跟陈潇一般年纪,带着生涩和迷惘,也不是什么专业水平。
田间地头唱出来的歌声也就是这样,要是专业水准唱出来,恐怕还没那么容易让他感动。
陈潇没说话,知道他现在心情激荡,他又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劝也没用。
李秋波到了满杯,一口喝干。
“陈兄弟,你等在门口就是想卖歌吧。”
一语道破。
陈潇脸皮厚,也没不好意思,不过没正面回答他,“那你看你满不满意吧,合适的话,你打算出多少钱。”
李秋波原来当过文工团的乐手,沿海地区比内地早开放,他去了趟深圳那边,当艺术团乐队队长,贝斯手,还当过艺术总监。
口袋里比现在大多数人都有钱。
要不然也不能这么采风。
这首歌对他意义重大,他两个姐姐,两个哥哥都是知情,他也跟在农村生活过。
听了这首歌,情绪立刻就有点收拾不住。
同时他心里也是火热的,这首歌肯定能火。
至于火成什么样,他心里没数,但让他成名,多半没问题。
同时他心里对陈潇叔叔更好奇了。
这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把当年的事,用爱情故事,一个人名表达的淋漓尽致。
他心里盘算一番,“这样吧,我能出5000。”
这个价格就不低了。
这时候其实还没什么特别的大明星,好多还在翻唱港台歌曲。
西北风火了一阵,那些歌手也没赚上什么钱。
明星都是挂在文工团之类的地方。
第一个文化个体户解晓东才刚刚崭露头角,名声没打开。
而在沿海地区,华夏的音乐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他们最先接触到港台地区的先进理念,成立音乐公司,开始打造自己的明星。
只是这么多年被港台流行音乐一直压着,想起来着实不容易。
内地音乐人对流行元素捕捉不够,歌曲有红的,但没超过港台的。
他们想做到的是超越,是碾压,而不是跟在人家屁股后面吃尾气。
李秋波本来就跟那边公司联系紧密,也享受了一定的红利,所以才能出的起这个价。
后来的很多天王天后,这会还在琢磨着要去走穴赚钱呢。
陈潇考虑了一下,这个价格,说实话他觉得有点低。
但在退一万步说,人家的东西卖给人家,还要啥自行车呢。
有这笔钱,加上自己赚的,收破烂在弄两三个月,游戏厅就能开起来了。
“行,那就这么说好了。”
李秋波点头,“你把歌在唱唱,我把谱子记一下。”
两人忙活到天黑,把歌弄了出来。
李秋波自己一弹一唱,陈潇竖起大拇指,就这味道,不愧是原唱。
没想李秋波叹了口气,“我怎么就唱不出你那种青涩味道呢?要不还是你来唱吧!”